最古名花如何延续往日神采 ---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发展艰难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7-14 00:00 信息来源:
  娇柔、艳丽、多姿多彩的鲜花,自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众多的传统名花中,有一种花卉“百花之中,其名最古”,这就是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芍药。
  曾经尊为古代六大名花之一,到现代被排列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外,再到近些年成为鲜切花市场的新兴花卉,芍药这一最古名花的发展一波三折,然而其“美貌”却一直存在于养花者、爱花者的视野里。
  芍药不仅在我国普遍栽培,在欧美各国也很受欢迎并被广泛种植。近年来,芍药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新兴花卉,逐渐热销,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各国学者对芍药鲜切花的研究热情不断高涨,我国也不例外。
  20多年来,关于芍药鲜切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产业化发展还有距离。芍药鲜切花要大幅推向国际市场,必须实现产业化,目前这条路仍然很艰难。
  几千年的风采,今日仍然迷人
  据考证,芍药栽培至今已有3900多年历史,比牡丹早2000多年。汉晋以前,牡丹尚为野生,人工种植以供观赏的花卉以芍药为主。
  几千年来,芍药曾被称为“天下第一娇”,其绰约风姿备受人们赞赏,并被赋以美好诗文。《本草纲目》载:“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貌绰约,故以为名。”在《诗经》、《山海经》等先秦古籍中也有关于芍药的诗句。
  芍药在西方国家也备受人们喜爱,常被用作婚礼花,代表着幸福与甜美。
  在我国的许多植物园,芍药在增加游园量方面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芍药的露天栽培很“兴旺”,也很受重视。
  因花形妩媚、花色艳丽,品种丰富,芍药逐渐成为国际鲜花市场上的重要切花,备受青睐。欧美国家多年来致力于芍药鲜切花育种和保鲜技术研究,使芍药鲜切花在国际市场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名花走向国际,资源大国却落后
  我国是芍药的品种资源大国,目前全国有400多种,而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是芍药鲜切花的消费大国。据了解,法国芍药切花的交易量每周5000扎左右,澳大利亚每天消费量达2000枝,巴黎每天需芍药鲜切花7.2万枝。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花卉拍卖市场上,近几年来芍药切花的销量增长幅度已赶超月季、百合等传统切花。2000年,荷兰芍药切花拍卖额达创记录的1490万荷兰盾,3年之中增长了70%。
  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正在研发芍药观赏新品种和商品化生产技术。
  不只国外对芍药鲜切花的需求逐年加大,国内的零散需求也一直存在,并有极大拓展空间。传统名花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在芍药鲜切花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方面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因此,虽被称为“芍药之母”,却难以满足国内、国外对芍药鲜切花的渴求,资源大国面临尴尬境地。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
  我国历史上有“重牡丹,轻芍药”的传统,牡丹的后来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芍药的商品化发展。
  芍药的自然花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单株花期7-10天,花期短且过于集中,且此时并非花卉需求旺季。这个自然因素一直是制约芍药鲜切花生产的瓶颈问题。不能周年化生产,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就没有可能实现。
  芍药鲜切花生产初期投入较大,购买种苗、建造冷库、采后保鲜、运输等都要有所投入,很多企业和花农在技术不成熟、资金没保证的情况下不敢冒险。
  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鲜切花产业起步较晚,芍药作为国际流行花卉中的“后起之秀”,在我国的发展就更是晚之又晚。
  科研步步紧跟,产业化初露锋芒
  虽然芍药鲜切花生产比较难,但在各国花卉专家的努力下,对芍药花期的调控技术和种苗繁育技术,以及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还是有了很大成果。
  因此,基于芍药鲜切花在国际市场上的巨大价值,以及在国内的无限发展前景,还有国外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可供借鉴,我国各地的学者近年来也纷纷潜心研究芍药鲜切花的各项生产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诸多生产企业也在为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做着努力。
  例如,河南科技大学通过临界冰温贮藏保鲜技术,能将四五月份自然花期采摘下来的牡丹、芍药切花保存100天以上,而以往的保鲜技术只能保存30天左右。保存下来的切花,其花蕾开花后,花形、花色、直径可达到自然状态下开花的标准,在30℃左右的室内能开放三至五天。此外,他们还一直进行着牡丹、芍药切花品种的引种和繁育工作。
  芍药主产地山东菏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芍药切花的试验性生产,选育了一些芍药切花品种。
  中国林科院开展的“芍药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已于今年5月底通过专家验收。项目从国内外引进了40个具有商品花卉优良特性的芍药品种,并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芍药切花、盆花、庭院绿化等芍药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切花芍药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芍药鲜切花栽培生产技术规程》、《盆栽芍药生产技术规程》、《观赏芍药种苗贮藏与运输技术规程》等4个行业标准草案,同时在北京建成了16亩芍药产业化示范基地,以期为实现名花产业化、提升芍药生产技术水平提供指导。
  此外,还有北京、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市)的林业、农业科研院校10多年来一直在做芍药鲜切花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
  近年来,国内各地的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发展规模不断增大。
  扬州星河生态园引进芍药优良品种128个,计划建成千亩芍药园,预计建成后可年产2000万枝芍药鲜切花。
  洛阳神州牡丹园2009年开始在偃师李村镇建设3000亩牡丹(芍药)切花基地,预计5年后实现年产切花2亿枝。
  科研和生产的进步表明,芍药鲜切花产业正逐步进入正轨。
  因花开5月,绽放在收获爱情的季节,芍药还获得一个很美的称号---“五月花神”。如果在即将来临的七夕节,人们手捧芍药鲜花相送爱人,将是怎样的一种浪漫。让我们期待,芍药鲜切花产业化生产早日实现。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
  我国历史上有“重牡丹,轻芍药”的传统,牡丹的后来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芍药的商品化发展。
  芍药的自然花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单株花期7-10天,花期短且过于集中,且此时并非花卉需求旺季。这个自然因素一直是制约芍药鲜切花生产的瓶颈问题。不能周年化生产,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就没有可能实现。
  芍药鲜切花生产初期投入较大,购买种苗、建造冷库、采后保鲜、运输等都要有所投入,很多企业和花农在技术不成熟、资金没保证的情况下不敢冒险。
  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鲜切花产业起步较晚,芍药作为国际流行花卉中的“后起之秀”,在我国的发展就更是晚之又晚。
  科研步步紧跟,产业化初露锋芒
  虽然芍药鲜切花生产比较难,但在各国花卉专家的努力下,对芍药花期的调控技术和种苗繁育技术,以及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还是有了很大成果。
  因此,基于芍药鲜切花在国际市场上的巨大价值,以及在国内的无限发展前景,还有国外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可供借鉴,我国各地的学者近年来也纷纷潜心研究芍药鲜切花的各项生产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诸多生产企业也在为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做着努力。
  例如,河南科技大学通过临界冰温贮藏保鲜技术,能将四五月份自然花期采摘下来的牡丹、芍药切花保存100天以上,而以往的保鲜技术只能保存30天左右。保存下来的切花,其花蕾开花后,花形、花色、直径可达到自然状态下开花的标准,在30℃左右的室内能开放三至五天。此外,他们还一直进行着牡丹、芍药切花品种的引种和繁育工作。
  芍药主产地山东菏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芍药切花的试验性生产,选育了一些芍药切花品种。
  中国林科院开展的“芍药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已于今年5月底通过专家验收。项目从国内外引进了40个具有商品花卉优良特性的芍药品种,并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芍药切花、盆花、庭院绿化等芍药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切花芍药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芍药鲜切花栽培生产技术规程》、《盆栽芍药生产技术规程》、《观赏芍药种苗贮藏与运输技术规程》等4个行业标准草案,同时在北京建成了16亩芍药产业化示范基地,以期为实现名花产业化、提升芍药生产技术水平提供指导。
  此外,还有北京、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市)的林业、农业科研院校10多年来一直在做芍药鲜切花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
  近年来,国内各地的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发展规模不断增大。
  扬州星河生态园引进芍药优良品种128个,计划建成千亩芍药园,预计建成后可年产2000万枝芍药鲜切花。
  洛阳神州牡丹园2009年开始在偃师李村镇建设3000亩牡丹(芍药)切花基地,预计5年后实现年产切花2亿枝。
  科研和生产的进步表明,芍药鲜切花产业正逐步进入正轨。
  因花开5月,绽放在收获爱情的季节,芍药还获得一个很美的称号---“五月花神”。如果在即将来临的七夕节,人们手捧芍药鲜花相送爱人,将是怎样的一种浪漫。让我们期待,芍药鲜切花产业化生产早日实现。
  亟须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我国花卉产业长期处于世界花卉产业链的低端,使我国花卉产业今后的发展前景非常不明朗,这客观上需要我国花卉产业尽快进行产业升级、走出产业链的低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使我国花卉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尽快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我国要加强花卉产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建设,使我国拥有可以打入国际市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据记者调查,目前以云南为代表的中国很多省份已开始引导本省花卉产业进行艰难的转型升级,加大了对自主知识产权花卉的研发投入。
  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从事鲜花生产经销最大的民营企业,公司常务副总裁李飞鹏对记者说,早在几年前公司就设立了自己的花卉研发部门,现已引进20多个科研人员,截至今年5月底已研发出了23个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成为了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最多的企业。“这些自主知识产权花卉不仅使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在东南亚市场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有了进军世界主流花卉消费市场的可能。”
  “不过,花卉产业全面转型的困难也非常的大,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缺资金,二是缺人才。”李飞鹏说。
  缺资金是国内花卉企业转型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据记者调查,日本花卉业发展神速,究其原因,加大资金投入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研究经费的投入。每年日本在花卉研究上投入500多亿日元,其中政府投入达200多亿日元。国家有研究部门和试验基地,县、市、镇也有自己的研究所或试验场。国家、县政府所设的科研单位的研究设施、仪器先进,经费充足,平均每个科研人员拥有研究经费500万日元。
  而我国在花卉研究上投入非常少,如我国最大的花卉生产省份云南,政府每年只投入资金800至1000万元。再加上花卉企业都是农业企业,在我国农业企业贷款又非常困难,无法用花卉作抵押贷款,使得我国花卉企业投入科研的经费非常少,很难进行花卉新品种的研发。
  在人才方面,我国花卉企业中,大学生比例非常少,有花卉研究能力的更是稀缺。作为我国从事鲜花生产经销最大的民营企业,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多个科研人员,根本无法满足花卉新品种研科的需要。
  市场潜力大 成长性绩优
  各路资金争相涌入花卉产业
  随着花卉产业的转型,加上国内外市场的拉动、国内花卉产业链日趋完善和政府政策环境的改善,我国花卉产业目前正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投资的新热点,不过资本炒作风险也开始大量出现,广大投资者需对此提前防范。
  
< img src=""/>

最古名花如何延续往日神采 ---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发展艰难路

671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