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云南林木种苗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1-08-18 00:00
信息来源: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林木种苗科技工作以种为本,紧紧围绕构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使林木种苗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云南省共完成国家、省部科研项目49个,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17项;投入科技推广经费3600万元,实施林业技术推广项目256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82个,辐射带动面积达700多万亩。通过开展膏桐、核桃、油茶、旱冬瓜等树种种质资源调查及良种选育工作,最终选出膏桐优树92株,三台核桃优树100株和特异种质资源43个,选出耐晚霜核桃优良单株1229株,保存231个无性系;选出核桃优株和良种采穗母树70万多株、油茶良种采穗母树48万多株;收集64个旱冬瓜种源,选出108个优良单株;建立三台核桃种质资源基因库和耐晚霜核桃基因库各1个,旱冬瓜种质资源库3个。
据云南省林业厅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段丽晶工程师介绍,该办公室自1999年成立以来,截止目前共受理申请121件,授予注册登记品种109件。在“十一五”期间共审查受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等单位园艺植物新品种的注册登记申请66件,授予注册登记品种61件,同比“十五”期间增长45%,共审(认)定林木良种0169个,累计推广面积1千多万亩。
云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总工程师李基平说,全省在“十一五”期间共建成以核 摇⒂筒璨伤肫晕鞯闹木良种基?0个,总规模1.7万亩。良种种子年采收量、良种穗条和良种使用率分别由“十五”期间的1.42万公斤、712.5万条和10.2%提高到2.14万公斤、7929.11万条和35%,为提高造林质量奠定了基础。通过工厂化穴盘育苗造林示范、轻型基质网袋育苗造林示范、油茶无性系繁殖技术研究、思茅松嫩枝扦插技术研究等10余项育苗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培育苗木1千万余株,推广造林面积近8.5万亩。其中,在史密斯桉、邓恩桉、西南桦、旱冬瓜、油茶等树种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掌握了从组培室到造林地的良种扩繁工作,史密斯桉和邓恩桉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研究通过鉴定,小规模育苗造林试验取得成功,为云南省无性系造林提供先导。
为推动林业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制订和相关工作,建立健全云南省林业标准化组织机构体系,2010年9月,云南省林业厅和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签署加快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下设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林产品标准化3个专业组的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此外,还修订(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林木种子质量分级》等,修订了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云南松种子区划》,制定了林业行业标准《木本植物种子离体胚测定技术》。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共培训林业科技人员及林农75.6万人次,培养大中专毕业生7千余人,其中举办标准化工作培训4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全省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县级以上林木种苗信息化网络覆盖率已达到100%,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已成为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云南种苗网”的建成标志着云南省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起点,结束了云南省无林木种苗网站的历史,为全省林木种苗管理工作搭建了一个展示、宣传、交流、信息发布、技术服务的平台。
今后,云南省将继续坚持科教兴林,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林业科技攻关,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结合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中低产林改造、有害生物防治、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作,大力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加快建立完善林业标准化体系,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良种基地建设管理;建立健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种苗生产供应体系、种苗行政执法体系和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良种化进程。力争到2015年,全省造林良种使用率达65%,基地供种率达到80%,种苗证签使用率和种苗生产建档率达到100%;加强林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林业院校办学水平,支持科研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创业发展,推动全省林业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云南省共完成国家、省部科研项目49个,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17项;投入科技推广经费3600万元,实施林业技术推广项目256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82个,辐射带动面积达700多万亩。通过开展膏桐、核桃、油茶、旱冬瓜等树种种质资源调查及良种选育工作,最终选出膏桐优树92株,三台核桃优树100株和特异种质资源43个,选出耐晚霜核桃优良单株1229株,保存231个无性系;选出核桃优株和良种采穗母树70万多株、油茶良种采穗母树48万多株;收集64个旱冬瓜种源,选出108个优良单株;建立三台核桃种质资源基因库和耐晚霜核桃基因库各1个,旱冬瓜种质资源库3个。
据云南省林业厅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段丽晶工程师介绍,该办公室自1999年成立以来,截止目前共受理申请121件,授予注册登记品种109件。在“十一五”期间共审查受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等单位园艺植物新品种的注册登记申请66件,授予注册登记品种61件,同比“十五”期间增长45%,共审(认)定林木良种0169个,累计推广面积1千多万亩。
云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总工程师李基平说,全省在“十一五”期间共建成以核 摇⒂筒璨伤肫晕鞯闹木良种基?0个,总规模1.7万亩。良种种子年采收量、良种穗条和良种使用率分别由“十五”期间的1.42万公斤、712.5万条和10.2%提高到2.14万公斤、7929.11万条和35%,为提高造林质量奠定了基础。通过工厂化穴盘育苗造林示范、轻型基质网袋育苗造林示范、油茶无性系繁殖技术研究、思茅松嫩枝扦插技术研究等10余项育苗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培育苗木1千万余株,推广造林面积近8.5万亩。其中,在史密斯桉、邓恩桉、西南桦、旱冬瓜、油茶等树种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掌握了从组培室到造林地的良种扩繁工作,史密斯桉和邓恩桉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研究通过鉴定,小规模育苗造林试验取得成功,为云南省无性系造林提供先导。
为推动林业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制订和相关工作,建立健全云南省林业标准化组织机构体系,2010年9月,云南省林业厅和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签署加快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下设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林产品标准化3个专业组的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此外,还修订(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林木种子质量分级》等,修订了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云南松种子区划》,制定了林业行业标准《木本植物种子离体胚测定技术》。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共培训林业科技人员及林农75.6万人次,培养大中专毕业生7千余人,其中举办标准化工作培训4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全省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县级以上林木种苗信息化网络覆盖率已达到100%,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已成为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云南种苗网”的建成标志着云南省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起点,结束了云南省无林木种苗网站的历史,为全省林木种苗管理工作搭建了一个展示、宣传、交流、信息发布、技术服务的平台。
今后,云南省将继续坚持科教兴林,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林业科技攻关,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结合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中低产林改造、有害生物防治、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作,大力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加快建立完善林业标准化体系,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良种基地建设管理;建立健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种苗生产供应体系、种苗行政执法体系和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良种化进程。力争到2015年,全省造林良种使用率达65%,基地供种率达到80%,种苗证签使用率和种苗生产建档率达到100%;加强林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林业院校办学水平,支持科研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创业发展,推动全省林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