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市场明确定位 国兰产业化之我见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6-01 00:00 信息来源:
  最近5年,与铭品兰市场的低迷行情不同,国兰产业化之势风生水起,从事国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合作社、个体兰农日渐增多。对于这个正在发展壮大的产业,从业者目前关注什么?行业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前景如何?本报邀请国兰知名产地的代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交流。
  国兰产业化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从业队伍的不断扩大。最近三五年,福建、广东、湖南、云南、四川等多个地区都涌现出了一批从事国兰产业化的从业者,特别是广东,除了翁源、陈村、沙湾等起步较早的产区外,梅州、从化等地也相继形成了兰花产业园,聚集了一批国兰生产者。预计三五年后,行业规模会在现有基础上有更明显的扩大。
  产业化需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是规模,没有一定的数量,何谈产业化?原先兰友阳台式的种养模式虽然圈子很大,但一个品种没有多少苗,算不了产业化;其次是栽培技术,规模化生产和作坊式养殖对兰圃配置和种养技术要求是有区别的,摸索一套适合地区气候条件的规模化生产技术,这是产业化的基础;再次是甄选合适的品种,这跟产品的价格定位相关,上千元一苗的兰花要产业化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其市场需求量有限。因此,挑选价位合理的品种,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一盆,才符合目前广大消费者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容量最大的品种还是墨兰系列。
  引入科技力量是 业化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在兰花圈,有不少兰友排斥“科技草”,尤其是组培苗,这是从传统兰花市场的特殊性考虑的。实际上,兰花市场是一个两分的市场,大众消费兰市场和铭品兰市场是两个不同的交易圈。满足大众消费的国兰与其他市场化的花卉一样,要实现规模化,自然也会借助科技的力量,从种苗繁育到生产栽培,科技可以帮助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走国兰产业化路子的从业者,有很大一部分初期也活跃在铭品兰交易圈。我司也是从高端兰花起家,现在的定位是两手抓,一半精力放在高端兰市场,一半精力转向产业化,现有100多亩规模化生产的兰圃。从我的体会讲,有时候也会矛盾,因为两边打交道的兰友观点不一,存在顾虑,这可能是转型中的企业最初都会遇到的状况。
  从市场的供需关系看,目前国兰的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但消费市场的引导也不能忽视。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现在消费者购买国兰存在两个“心理障碍”:一是喜欢但觉得太贵;二是国兰不好养。其实,规模化种植的国兰与其他花卉是一样的,应把它作为“一次性消费品”看待,价格也应在大众能接受的合理范围。让消费者突破这两个“心理障碍”,还有待进一步引导。
  
< img src=""/>

两分市场明确定位 国兰产业化之我见

670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