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 发展科技 为实现林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而奋斗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2-06-17 00:00 信息来源:
  郴州市林科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郊骆仙岭,总面积580多亩,现有职工108人,其中,在职75人,科技人员28人。1963年建所以来,在省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郴州市委、市政府、市林业局的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帮助下,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积极参与了国家、省、市等林业科技项目的研究,为林业科研与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我们林科所同全国一样,在这个转轨阶段中,也遭遇了困境。为摆脱经济困境、走出低谷,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科研体制,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通过改革,使我所出现了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科研生产稳定发展,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的好势头。现将我们改革和探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研和生产的管理机制
  国家实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郴州市林科所管理机制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研和生产的管理机制,达到"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符合林业科技深入巩固的,林业科技与建设密切结合的,科、工、贸一体化的新型林业科技体制与服务体制"目标,我们主要从管理机制上进行改革。具体作法是:
  1、建立和完善了郴州市林科所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本所的实际,完善和修订了 200多条规章制度。
  2、 工资方面实行一所两制分配制度:所领导、科研和管理人员实行国家工资制,生产人员实行创收制。即所领导和聘用搞科研以及从事后勤管理的人员实行按国家标准由所里发放工资,其它人员根据生产和创收情况分配报酬。
  
  3、 用人方面实行任命和聘用相结合的上岗制:除由郴州市林业局任命的工作人员外,其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一律实行双向选择、择优聘用上岗制。没有聘用的科技和行政干部,则全部安排到生产一线,按生产一线类型人员进行管理。
  4、生产一线人员,我们全面推行"四自承包制"。即自找项目,自由组合,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行一线干部和工人,全部与档案工资脱钩,( 但所方保留其档案工资级别,并正常调资,按档案工资所方交办福利)。推行效益工资发放办法。
  5、项目管理实行招标承包制, 定额承包制等多种管理制度,不饱和的科研课题实行项目工资制。
  6、 所内所外自找项目创收人员均实行劳保福利同等待遇,评优评先一视同仁的办法( 该办法比实行停薪留职与下岗分流更易被职工理解与支持)。
  通过改革,使智者与勤者收入明显增多,从而增强了全体职工竞争意识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使全所管理机制运行顺利,科技项目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科技水平逐年提高,资金运转实现良性循环,职工收入逐年提高,人力和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本所出现了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的好局面。
  二、努力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稳定科研队伍
  郴州市林科所曾经有过辉煌。30多年中承担了国家、部、省、地(厅)级有关部门下达的良种选育、林木丰产栽培, 生物技术、 森林病虫防治等科研课题100多项,共取得科研成果40多项, 引种驯化各种树木300多种,发表科技论文和学术报告200多篇,出版发行专著(含参编)8部。特别在松树研究, 油茶良种选育,松毛虫防治研究,白蚁防治研究,白僵菌生产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在省内外评价较高。白蚁研究和有毒昆虫研究论文还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受到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好评。为郴州林业生产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林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稳定科技队伍,发展科技阵容,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却是改革过程中的基层科研所的重大课题。为了适应这个要求,结合本所实际,我们认为:首先要努力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稳定科研队伍,解决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现象,才能发展科技阵容,于是,我们的采取了以下作法:
  1、自我培训和派出培训相结合培养人才。 采用以老带新与请老师传帮带和派出去培训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培养人才。几年来我们派出学习6人,请进老师数人,利用本所中高级科技人员培训了职工,让职工学习掌握先进林业技术。
  2、鼓励自学,提高科技人员素质。 对取得高一级学历文凭的科技人员(专业对口)进行奖励, 推动职工提高素质,增加知识。
  3、鼓励创新,提高人才出成果率。 对发表科技论文,获得科技成果,出版了专著、参与著作的科技人员,内部给一定的奖励(不影响,不兑减正常奖励),优先这类人员评优评先, 对那些长期不出成果和在一个项目研究中不出论文的科技人员, 规定必须定期向全体科技人员作该项目研究与发展动态学术研究报告的办法,以此,来鼓励先进,推动落后。
  通过上述措施,大力培养了科技人才,缓解了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矛盾,一批年青的科技人才,正在沿着自己选准的科技之路而在努力奋斗,为发展科技阵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多方筹资,努力探索,大力开展科技研究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地市以下基层林科所的科研经费投入,在逐年减少,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筹资努力探索,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具体作法是:
  1、多渠道筹资,广泛争取科研经费。 在我们处在科研经费有限,事业经费实行差额拨款的情况下,我们除了通过自己增收节支外,还加强纵向与横向联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争取科研经费。增设研究项目,加大科研投入。近几年来已争取各部门资金20万元,我们自筹资金10多万元。以确保全所科研的正常开展。
  2、延续老科研项目,探索新项目。为了完成老的科研任务,为生产服务,我们在较好地终结了松类研究课题的同时( 近年来与主持单位共获省科技进步奖二项),还在继续开展油茶良种、枣树、花卉等课题研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多方面的支助下,开辟了一些新课题,如植物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耐寒桉树良种、杨梅引种栽培,肖氏松茎象等项目课题。
  通过上述措施,为我所摆脱困境,探索新的科研路子,大力开展科技研究,提供科技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选择重点项目,向科、工、贸方向发展
  为了摆脱困境,发展科技阵容,提高科技效益,我们选择了植物组织培养与厂化育苗,枣树、花卉、桉树等重点科研项目向科、工、贸方向发展,采用了科研、生产、贸易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使林业科研、职工就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稳定和发展了林业科研项目。为林科所摆脱困境进行了一些尝试。
   五、结合林业生产,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努力实现林业科技的跨越发展。
  为实现林业科技跨越式发展,我们认为必须采取"切实加强技术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兼顾一般,服务当前,着眼长远,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推广相结合"等办法。
  为此,我所这些年,紧紧抓住科技兴林"三高林业",调整林业结构等等林业建设中心任务的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松、竹、桉和经济林果"的主导思想,结合当前林业生产,配合主持研究单位加速总结了松类的各项研究成果,将成果推介给社会。同时,加大了油茶郴2-8号,7个高产无性系的中试推广;特别在植物组培室与工厂化育苗基地项目,我们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了重点保障,结合林业生产,大力发展了耐寒优良桉树。组培室桉树组培工作,通过采取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办法,短期内攻克了以赤桉为主的耐寒桉树等多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工艺技术,完善了桉树组培苗扩大繁育生产工艺,使组培苗繁殖成活率达90%以上, 扩大扦插成活率90%以上,已向林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组培苗200多万株。建成了年生产组培苗能力100万株的实验室, 工厂化年扩繁能力可达200万株。 力争扩建年产造林用苗达2万亩的组培苗生产能力,以满足郴州每年植桉2万亩的需要,为加快郴州工业原料林,退耕还林,长防林世行贷款造林,国债项目等造林工程建设作贡献。
  另外,其他科研项目,也在与生产结合,提供服务。枣树研究项目,我们引进了10多个优良品种进行研究,选择优良品种进行了繁苗,另外,银杏、板栗、杨梅等经济果木树种、根据引种试验结果,选择优质种源,实行规模扩繁推广。利用白蚁研究成果,结合生产,推广了白蚁毒饵诱杀技术,将多型毒饵诱杀剂,进行了中试推广和大面积试验,有效地抑制了防治区的白蚁灾害。肖氏松茎象,是郴州新发生的一种灾害性昆虫,短短几年时间,灾情面积已超过7万亩。根据生产需要,我们开展了对该虫的生活习性与生态学习性等方面的研究,力争为防治该虫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我们内部科研工作也与生产有了较好的结合。积极推进了技术向经营转化。我们要求科技人员必须为本所与其研究领域相关的生产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监督,并将此纳入管理制度。因此,全所各项生产经营项目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劳动工人增收、成本下降( 包括生产成本、生产管理定额单价下降)的良性转化。
  通过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出现好的势头。一是花卉、苗木、果树的投入产出比,人均出产量、总出产量、合格品率等指标均稳步向上。二是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成功率稳定。例如:我们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帮助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营区,防治4000亩马尾松毛虫,14年来防治效果良好。使该部荣获"全军绿化先进单位"深受该部好评。三是促进了所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通过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创建了全省林业科研单位第一个由省厅颁发"省级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创建了优良果树示范基地,绿化苗木花卉基地,创建了组培与工厂化育苗基地。
  通过上述改革,出现了全所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科研生产稳步发展,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的好势头。但要真正摆脱困境、实现林业科技跨越式的发展,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继续努力。特别需要改善科技装备,以适应高新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的需要。
  六、深化机构改革,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通过改革,虽然我们出现好的发展势头,但还未摆脱困境,还未实现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从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我们要继续巩固符合郴州市林科所的实际的各种制度,修订和完善不适合或阻碍林业科技发展的制度。
  2、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改革。我所的科技体制改革还未进行,我们要以新的姿态迎接这场新的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按照"有郴州特色的、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体系过渡。渐渐向"开放、流动、竞争、联合协作的,依市场取向与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机制方向发展"。全面推行双向选择,能进能出,评聘分离,能上能下、公平竞争、优用劣汰的用人制度,实行"稳放结合、稳住一头、放活一片"、定量考核、绩效挂钩、一所两制的分配制度"。
  3、调整科研和生产结构,发展市场经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调整科研和生产结构,发展市场经济。具体我们将从科技组织:力量调配上,正逐步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花卉研究中心,经济林研究室,速生阔叶林研究,植物引种开发室,森林保护研究室,生物利用研究等专题项目上做文章。调整,培养科技队伍在"资源培育技术、生态林技术,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技术上加大研究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集科研,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推广一条龙的体系,为发展市场经济,实现郴州林业科技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 img src=""/>

努力探索 发展科技 为实现林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而奋斗

68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