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粉虫盆养技术简介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05-28 00:00 信息来源:
  黑粉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原是一种仓贮害虫,近几年开发用作东亚钳蝎的优质饲料虫。主喂黑粉虫饲养东亚钳蝎,蝎子吃得饱、生长快、发育好、不自残、成活率高,效果比单喂黄粉虫更好。笔者经过四年的人工繁养试验,总结出一套经济、简便的室内盆养技术,1公斤种虫当年可扩大繁殖成300公斤幼虫,非常适合于中、小养蝎户的饲料虫配套生产,现将盆养技术简介如下。
  一、饲养器具
  1、产卵箱:规格为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10厘米,用木块钉制,内侧壁要光滑防逃;2、产卵板:规格为长50厘米×宽40厘米×厚0.3厘米,用三合板裁制;3、饲养箱:规格为长70厘米×宽60厘米×高10厘米,用木块钉制,底用整块三合板钉上,侧壁要光滑;4、塑料饲养盆:规格为直径38厘米×高16厘米;5、筛:可用塑料盆去底后再胶粘上尼龙筛网,分大幼虫筛和小幼虫筛两种规格。
  二、饲养方法
  1、虫种
  可以从野外采集或从供种单位购买,从外地购买虫种,最好选择10月份至第二年4月份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气温低,运输和邮寄都不会造成大量死亡。种虫要选择个体大、整齐、活动力强、体色褐亮的个体,种虫要稀养精养,一般每盆放养0.2公斤左右,盆中放5厘米厚的干燥麦麸,并埋放10块左右切开的马铃薯块,麦麸上面铺盖数厘米厚的鲜菜叶、鲜豆叶、鲜桑叶等以利遮光保湿。幼虫老熟后,不善活动,并陆续化蛹,蛹要挑拣出来单独存放。
  2、成虫饲养
  蛹一般8?18天后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要及时转移到产卵箱中,成虫投放密度为每箱1000头左右,成虫的产卵基料用四号粉,四号粉均匀地撒在铁纱网下的产卵板上,厚度约0.5厘米,以刚满出铁纱网之上为宜,产卵箱中同时投放适量的小干鱼和切开的马铃薯块,成虫一般羽化后3天开始交配产卵,雌虫都将腹末产卵器伸至铁纱网下的四号粉中产卵,卵粒脆弱易被挤压而破裂,卵粒外面包粘有大量四号粉。产卵板一般每2天更换一次,同时撒上新的四号粉和补充小干鱼、马铃薯,换下的带卵产卵板按顺序放置于饲养箱中。采用以上组合饲饲料养成虫,成虫寿命可达100天以上,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达600粒以上。
  3、幼虫饲养
  产卵板上的卵粒在25℃左右温度下,一般5天即可孵化。卵全部孵化后,就要将小幼虫连同四号粉一同转移至塑料饲养盆中,并同时在饲料中埋放15块左右切开的马铃薯块,饲料上也可铺盖适量的鲜菜叶、鲜树叶等。初孵幼虫生长20天后,就可用小幼虫筛将虫粪筛除,并补充铺盖适量的湿麦麸,湿麦麸调制成约18%的含水量,以后视湿麦麸被取食的情况,陆续筛除虫粪和添加湿麦麸,并随着幼虫的长大和气温的变化,通过分盆降低幼虫的拥挤度。为降低饲料成本,也可以投喂白酒糟、菜籽饼、各种菜叶、树叶、牧草叶等。
  4、注意事项
  ① 不要将黑粉虫和黄粉虫放在一起混养,以免种质不纯。
  ② 不要在产卵箱中投放易腐烂变质的黄瓜、冬瓜、西瓜皮等饲料,以免四号粉粘连和发霉变质而破坏卵粒。
  ③ 保持幼虫适宜的群体密度,以利群体的旺盛生长并抑制粉螨的危害。
  ④ 添加湿麦麸的含水量不可过大,以免造成饲料不能及时食尽而发霉、发热和结块,影响幼虫的健康生长。
  ⑤ 注意测量饲养盆中虫群内的温度,最适宜的虫群温度为30?35℃,如果虫群内的温度超过35℃,则要通过分盆降低密度以及饲养室的通风来降低虫群温度。
  ⑥ 注意饲养室的隔离和通风,防止鼠、鸟、壁虎等敌害盗食黑粉虫,同时,保证良好的通风,防止有害气体和高温的危害。
< img src=""/>

黑粉虫盆养技术简介

681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