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生物导弹”克星问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3-09-23 00:00
信息来源: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完成的“生物导弹防治思茅松毛虫试验示范”课题,日前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和鉴定。这次利用“生物导弹”防治松毛虫,应用面积1.08万亩、示范面积5.1万亩,防治效果达83.1%,虫口减退率78.5%,松林受害率控制在20%以下。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彭辉银介绍,这项技术是以卵寄生蜂为媒介传播病毒,导致病毒在宿主昆虫种群形成流行病,起到事半功倍、稳定长期控制目标害虫的效果。与传统防治措施相比,该技术使用安全,对人畜和环境无毒无害,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不伤害自然天敌,防治费用比化学农药低2.2倍,工作效率比常规喷药方法高40倍,日人均防治面积可达200亩。而且原材料来源广泛,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投资只相当建立一个化学农药厂的1/5至1/10,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
"生物导弹”不存在技术问题。它构建了以卵寄生蜂为媒介传递病毒防治害虫技术,研制了高效杀虫病毒制剂,发明了卵寄生蜂携带病毒的装置,为卵寄生蜂提供了一种防风、防雨、遮光、透气、携带病毒方便的优良环境,同时提高了卵寄生蜂的成活率。彭辉银说:“我们能够控制‘赤眼蜂卵’的孵化,完全掌握每一种型号的‘生物导弹’最佳发射时间。‘导弹’的包装、运载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也已经彻底解决。”
"生物导弹”防治农林害虫新技术能广泛用于果树、蔬菜、茶叶等害虫的防治。按我国2002年统计的森林虫害面积800万公顷计算,采用该技术防治30%的面积,就能为国家节省1.09亿元。
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我国还没有大型的规模化天敌生产工厂。农民找上门要“导弹”的时候,却没有产品提供。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彭辉银介绍,这项技术是以卵寄生蜂为媒介传播病毒,导致病毒在宿主昆虫种群形成流行病,起到事半功倍、稳定长期控制目标害虫的效果。与传统防治措施相比,该技术使用安全,对人畜和环境无毒无害,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不伤害自然天敌,防治费用比化学农药低2.2倍,工作效率比常规喷药方法高40倍,日人均防治面积可达200亩。而且原材料来源广泛,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投资只相当建立一个化学农药厂的1/5至1/10,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
"生物导弹”不存在技术问题。它构建了以卵寄生蜂为媒介传递病毒防治害虫技术,研制了高效杀虫病毒制剂,发明了卵寄生蜂携带病毒的装置,为卵寄生蜂提供了一种防风、防雨、遮光、透气、携带病毒方便的优良环境,同时提高了卵寄生蜂的成活率。彭辉银说:“我们能够控制‘赤眼蜂卵’的孵化,完全掌握每一种型号的‘生物导弹’最佳发射时间。‘导弹’的包装、运载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也已经彻底解决。”
"生物导弹”防治农林害虫新技术能广泛用于果树、蔬菜、茶叶等害虫的防治。按我国2002年统计的森林虫害面积800万公顷计算,采用该技术防治30%的面积,就能为国家节省1.09亿元。
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我国还没有大型的规模化天敌生产工厂。农民找上门要“导弹”的时候,却没有产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