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种子处理——露天低温催芽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1-15 00:00
信息来源:
珙桐种子后熟期长,发芽十分困难,一般2—3年才开始破壳发芽,常常是未到发芽时间种子已烂,实际上基本不发芽,为了缩短时间,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我们采用的毛种露天低温催芽法可使种子出芽时间缩短到一年以内,且发芽率达95%以上,做法如下:将采收下来的珙桐毛种(包括中果皮、外果皮)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将其置于冬天寒冷的露天环境中,让其自然冷冻,以加速其生理转化,并于次年3月将毛种直接播入土中。注意: 毛种堆放地气温根据测定,如果在7℃左右时,发芽率约为95%。在零下3℃左右时,发芽率可达99%。可见,气温越低发芽率越高。
经过上述办法处理过的种子虽然可缩短到一年内发芽,但依然存在管理上的麻烦,为了减少播种后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采用露天挖坑埋藏法对毛种再次进行催芽,直到冬天才将它取出播入土,此时不少坚硬的种子已开裂,播种2—3个月幼苗就可出土。具体做法是:在露天地上挖浅坑,将经过了露天低温处理过的毛种倒入坑中,每30公分覆土10公分,一般情况不必采取人为措施,让其日晒雨淋,如遇长时间干旱则应适量灌些水,使毛种保持湿润, 埋种子处如有积水应及时排出。
播种
播种珙桐的土壤应选择排水良好,但又湿润而肥沃的沙壤土、中壤土,土壤酸碱度以酸性至中性为佳。切忌在干旱、脊薄的粘土中播种。播种前土壤要消毒,消毒的主要药品有:
1、 硫酸亚铁每亩16公斤配成1%溶液灌入土中或碎细撒于土表,然后翻耕。
2、 代森锌每亩2.5公斤撒于土表,然后翻耕。
播种时间:一般在3-4月播种,若经过露天埋藏的种子需在该年11月中下旬播入土,最迟不得超过次年1月。不管是春播或冬播,都不必去掉外果皮和中果皮,用毛种直接播入土即可。
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种子上面覆土5公分。播种后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不管冬播或春播,次年3月幼苗均可破土而出,在低海拔地方出芽更早些。
幼苗的管理
珙桐种子破壳后不耐水湿,刚出苗时,在阴湿条件下,根、茎、子叶都易腐烂,死亡率高,而排水良好的坡地则死亡率低,因此种子破壳出芽后到真叶出现前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应做好排水工作,同时还须要托布津1000倍液或代森锌500倍液喷洒苗木。在海拔较高地带,珙桐种子在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就开始萌动发芽。月平均气温1.8℃,旬平均气温2.5℃时幼苗就开始出土。而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因而应特别注意晚霜对幼苗的危害,如遇寒潮应用簿膜覆盖,但注意通气。
真叶出现后就可施用0.5-1%化肥或浓度很低的农家肥,并及时除草,当年可达30-50厘米,第二年秋可达到60-150厘米,珙桐苗木在高度达30厘米以上且地径达0.4厘米以上时就可出圃栽植。
出圃栽植
珙桐根系发达,栽后易活,一般在停止生长后(即达到生理落叶期)就可栽植,但以11月至次年3月为最佳,近距离的可在雨季造林。
珙桐引种驯化珙桐原产地气候总的特点湿凉、湿润,年平均气温4℃,最低气温-40℃以下,最高气温33℃,年平均相对湿度80-85%。从目前北京、南京、宜兴、郑州、昆明等地引种的情况分析,珙桐对温度的要求并不严格,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的气候条件下均能适应。而对湿度则相反,在潮湿的地方生长良好,而在干旱地带则生长不良,因此,珙桐引种栽植的地方应尽量选择在空气湿度大的地方,如果在干旱的地方栽植,应采取人为措施,如安管喷雾,以增大空气湿度。
根据多年经验,引种珙桐到低海拔地带栽植,最关健是苗木过夏问题,特别是刚引种栽植的高度在30—150厘米的苗木,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加之在高温期,若处理不当,均无法过夏,处理办法是:将栽植珙桐苗木的土地划分成1.5米左右宽一块,长度不限,在每块之间挖50厘米的深沟,每到傍晚,将沟内灌满水,让其自然渗透,同时,在苗木上方搭建遮阳网,以达到增大空气湿度、降低地表温度的目的。通过这种办法处理过的苗木,大部分都能顺利度过炎炎夏日。
经过上述办法处理过的种子虽然可缩短到一年内发芽,但依然存在管理上的麻烦,为了减少播种后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采用露天挖坑埋藏法对毛种再次进行催芽,直到冬天才将它取出播入土,此时不少坚硬的种子已开裂,播种2—3个月幼苗就可出土。具体做法是:在露天地上挖浅坑,将经过了露天低温处理过的毛种倒入坑中,每30公分覆土10公分,一般情况不必采取人为措施,让其日晒雨淋,如遇长时间干旱则应适量灌些水,使毛种保持湿润, 埋种子处如有积水应及时排出。
播种
播种珙桐的土壤应选择排水良好,但又湿润而肥沃的沙壤土、中壤土,土壤酸碱度以酸性至中性为佳。切忌在干旱、脊薄的粘土中播种。播种前土壤要消毒,消毒的主要药品有:
1、 硫酸亚铁每亩16公斤配成1%溶液灌入土中或碎细撒于土表,然后翻耕。
2、 代森锌每亩2.5公斤撒于土表,然后翻耕。
播种时间:一般在3-4月播种,若经过露天埋藏的种子需在该年11月中下旬播入土,最迟不得超过次年1月。不管是春播或冬播,都不必去掉外果皮和中果皮,用毛种直接播入土即可。
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种子上面覆土5公分。播种后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不管冬播或春播,次年3月幼苗均可破土而出,在低海拔地方出芽更早些。
幼苗的管理
珙桐种子破壳后不耐水湿,刚出苗时,在阴湿条件下,根、茎、子叶都易腐烂,死亡率高,而排水良好的坡地则死亡率低,因此种子破壳出芽后到真叶出现前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应做好排水工作,同时还须要托布津1000倍液或代森锌500倍液喷洒苗木。在海拔较高地带,珙桐种子在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就开始萌动发芽。月平均气温1.8℃,旬平均气温2.5℃时幼苗就开始出土。而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因而应特别注意晚霜对幼苗的危害,如遇寒潮应用簿膜覆盖,但注意通气。
真叶出现后就可施用0.5-1%化肥或浓度很低的农家肥,并及时除草,当年可达30-50厘米,第二年秋可达到60-150厘米,珙桐苗木在高度达30厘米以上且地径达0.4厘米以上时就可出圃栽植。
出圃栽植
珙桐根系发达,栽后易活,一般在停止生长后(即达到生理落叶期)就可栽植,但以11月至次年3月为最佳,近距离的可在雨季造林。
珙桐引种驯化珙桐原产地气候总的特点湿凉、湿润,年平均气温4℃,最低气温-40℃以下,最高气温33℃,年平均相对湿度80-85%。从目前北京、南京、宜兴、郑州、昆明等地引种的情况分析,珙桐对温度的要求并不严格,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的气候条件下均能适应。而对湿度则相反,在潮湿的地方生长良好,而在干旱地带则生长不良,因此,珙桐引种栽植的地方应尽量选择在空气湿度大的地方,如果在干旱的地方栽植,应采取人为措施,如安管喷雾,以增大空气湿度。
根据多年经验,引种珙桐到低海拔地带栽植,最关健是苗木过夏问题,特别是刚引种栽植的高度在30—150厘米的苗木,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加之在高温期,若处理不当,均无法过夏,处理办法是:将栽植珙桐苗木的土地划分成1.5米左右宽一块,长度不限,在每块之间挖50厘米的深沟,每到傍晚,将沟内灌满水,让其自然渗透,同时,在苗木上方搭建遮阳网,以达到增大空气湿度、降低地表温度的目的。通过这种办法处理过的苗木,大部分都能顺利度过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