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劣地胡枝子栽培技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3-17 00:00 信息来源:
  长汀河田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历史悠久,大部分表土已流失殆尽,地表裸露,仅剩心土,气候环境恶劣,地表极端气温76℃,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每千克仅5.11mg,全氮每千克0.79mg,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紧实,团聚体结构性差,固土保水能力低,一到雨季,大部分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冲刷。因此年平均土壤锓蚀量为9350t/km2。种植十几年的马尾松长高不到1m,成为“老头松”。为了探讨侵蚀劣地加快植被恢复和控制水土流失,2000年我们利用豆科植物胡枝子在流失区进行了栽培试验,探索胡枝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为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保证,加快侵蚀区植被恢复速度。
  1 生物学特性
  
  胡枝子(LesbedezabicolorTurcc)为豆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茎直立、丛生,高约100~200cm,老茎为圆形,幼茎多为菱形,小叶三片,顶生叶为椭圆形,叶长3~6cm,宽1.5~4cm,侧生二叶较顶生叶小,腋生叶较长,总状花序,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椭圆形;肾状种子,种子皮有花纹,花果期长,一般在8~11月份,因此种子成熟不一致。胡枝子根系发达,萌发力强,分枝多。当年种植的胡枝子分枝数一般在10条以上,砍伐后第二年的分枝数可达20条以上,冬季落叶。耐瘠抗旱,适应土壤范围广,从壤土到红壤土,pH4.5~7.5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气温20~30℃之间。据分析,胡枝子叶子的粗蛋白含量为14.6%,粗脂肪含量2.82%,无氮浸出物63.83%,粗纤维含量13.5%,灰分5.26%,燃烧值为4308~4707卡/克。因此,胡枝子既可作为饲料又是薪炭柴树种,也是水土保持的优良先锋树种。
  2 栽培技术
  苗床准备 胡枝子一般先选择苗圃地进行育苗后再移植造林,因此在选择苗圃地时,宜选择相对肥沃的农地,或沙质壤土,排、灌水方便,整成畦,苗床高20cm,宽2~3m,沟宽30cm,整地耙碎待用,这样既便于田间人工操作,也有利于排灌。苗圃地施用人畜粪尿11.25t/hm2,施用过钙150kg/hm2,翻入土中。或用营养袋育苗,营养袋规格为10cm×10cm,用垃圾土作基质,放置平坦、交通便利、易于浇水的地方。
  播种 苗床整平后即可播种,我省一般在2月底整地,3月初播种,播种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的行距一般为25cm,播后盖土2cm。并可利用早春雨水,促进胡枝子发芽,播种量75kg/hm2,用复合肥75kg/hm2拌种,这样加上在苗床准备时的施用肥,能够满足胡枝子苗期的养分需要,有利于培育壮苗。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播种后一般10~15d即可出苗,出苗后应经常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应及时补苗,其次要及时追肥,待苗长出3叶时,用复合肥75kg/hm2施断乳肥,以促进生长;第三要及时清耕。由于在春季播种,随着气温的升高,其他杂草也开始生长,很快就会蔓延,使胡枝子苗期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齐苗后,要进行清耕,第二次清耕应在封行之前,当胡枝子苗封行后,杂草就难以生长。在育苗过程中若遇连续15天以上的干旱,应引水浇灌,待水漫到与畦平后,再排干沟底的积水。
  移植造林 通过苗圃一年的培育,第二年开春即可移植,此时苗高50~80cm,茎粗0.4~0.8cm,符合造林标准。但出圃造林时应截杆,距根部20~30cm处将主杆截断,剪去须根,并选择雨天造林,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由于是侵蚀坡地,保肥保水能力差,在造林时应注意蓄水保肥,因此我们在长汀侵蚀坡地造林一般采用条沟造林和挖穴造林两种。条沟的规格为宽30cm,沟深30cm,沟距1~2m,沟底松土,沟长依坡地情况而定,沟低于原坡面10cm,这样一方面拦截坡面径流,起到蓄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截短坡长,起到拦砂和减少土壤侵蚀的功效,同时还可以起保肥的作用。当造林时每公顷施用复合肥150kg作底肥,以株距30cm栽入土中并踏实。挖穴造林。穴的规格一般为30cm×30cm,穴深30cm,穴距50cm,种植和施肥与条沟造林一样。造林后一般一周就可成活,在这段时间里应检查苗木的成活情况,如发现死株,应及时补种。成活后要及时追肥,虽然胡枝子为豆科植物,其本身可固氮,但由于侵蚀劣地土壤肥力极低,若没有维持最基本的养分条件,其生长量仍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成活后每公顷用尿素75kg追肥,促进生长。
  后期管理与利用 胡枝子为灌木植物,既可作为薪柴,也可作为饲料,同时还可作为培养食用菌的材料,要充分利用好胡枝子,就要加强其后期的管理,不论哪种植物,其产量与科学管理水平都是呈正比的,管理水平越高,其产量也越高,在侵蚀地上的种植也不例外。科学的管理还能巩固治理成果,增强后劲。因此,胡枝子的后期管理关键应着重于水肥的管理,而侵蚀地大面积的种植要求灌溉和浇水是不现实的,必须加强施肥,以肥调水,增强植株的抗逆性。第一增施有机肥,以条沟种植为例,可在条沟中施用垃圾或田园土作底肥,改善种植沟的微气候环境条件;第二,经常检查种植沟和种植穴的蓄水性能,对被冲毁的种植沟、穴要进行修复,以保证其蓄水的作用;第三,薄施、勤施,在前期施肥的基础上,后期施肥以复合肥为主,每次施肥控制在75kg/hm2左右,以保证成林;第四,刈割与砍伐。胡枝子的落叶一般用于饲料,种后三个月就可刈割,株高控制在50~100cm,此时茎叶较嫩,适口性好,一般一年刈割2~3次;每割一次都应追肥,每年鲜叶产量可达45000kg/hm2,若作为薪柴和培养食用菌的材料,则在11月底进行砍伐过冬,此时柴质和燃烧值最高,也有利于翌年的萌发和生长。
  3 水土保持效应
  
  胡枝子速生快长,是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条沟为1m种植的胡枝子,其覆盖度在秋季落叶前可达80%以上,株高达1.5m以上,冠幅达1.38m2,可有效地拦截降雨,避免雨滴对地表的直接打击;其次,根系发达,据调查平均单株根鲜重为579g,根幅范围在1.2m以内,80%的根系分布在土层0~50cm之间,其大量的根系可以起到固结土壤、增强土壤抗蚀性的作用。第三,由于胡枝子是落叶性植物,每年都为地表提供大量的枯枝落叶,平均每株每年落叶干重为97g,落叶一方面可减缓地表径流,另一方面也为地表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来源。根据我们两年来的试验观测,种植胡枝子的地块,减少土壤侵蚀是明显的。2000年种植的胡枝子,2001年观测其径流泥沙量为904t/hm2,二年生的胡枝子地可减少土壤侵蚀74.23%,有效地控制了侵蚀劣地的水土流失;若与草类配合,即在条沟之间种植百喜草带,当年就可有效地控制侵蚀,且能快速地覆盖地表、恢复植被,其效果更好。
  4 结语
  胡枝子为豆科植物,抗逆性强,能在侵蚀劣地的条件下生长,是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
  胡枝子在侵蚀区以条沟种植为好。既拦截了坡面径流,又可起到蓄水抗旱、促进生长的良好效果,同时建议在条沟之间种植草类,可快速恢复植被,促进生态的良好循环。
  胡枝子在移植造林时应施用必要的基肥,以保证其速生快长的优势的充分发挥,并根据胡枝子林地的用途,进行抚育管理。
  胡枝子根系发达,落叶量大,能改善土壤,增加地表糙度,减轻土壤侵蚀。二年生的胡枝子可减少土壤侵蚀47.23%。
  
< img src=""/>

侵蚀劣地胡枝子栽培技术

680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