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4-06-15 00:00
信息来源:
别名 猴面鹰
分布 河北南部、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型猛禽。全长35厘米左右。上体暗褐,具棕黄色斑纹,近羽端处有白色小斑点。面盘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飞羽黄褐色,有暗褐色横斑;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横斑;下体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嘴黄褐色。爪黑褐色。
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筑巢于隐蔽的草丛间。每窝产卵2-4枚,乳白色。雌鸟孵卵,孵卵期22-25天。雏鸟两个月后离巢自营生活。
草鴞在我国南方农田地区分布较广,对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加强保护。
分布 河北南部、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型猛禽。全长35厘米左右。上体暗褐,具棕黄色斑纹,近羽端处有白色小斑点。面盘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飞羽黄褐色,有暗褐色横斑;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横斑;下体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嘴黄褐色。爪黑褐色。
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筑巢于隐蔽的草丛间。每窝产卵2-4枚,乳白色。雌鸟孵卵,孵卵期22-25天。雏鸟两个月后离巢自营生活。
草鴞在我国南方农田地区分布较广,对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