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川岩乡楠竹低改示范点经验推介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6-01-11 00:00
信息来源:
川岩乡位于东安县中部,共有16个村,1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全乡有林地面积11万亩,其中楠竹林面积5.5万亩,素有东安“楠竹第一乡”的美称,20世纪六十年代即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重点楠竹基地。楠竹资源是川岩乡的主要森林资源,发展楠竹产业是引导川岩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门路,对此,川岩乡党委、政府一直把发展楠竹产业作为全乡农村工作重中之重来抓。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川岩乡人民对楠竹的科学合理利用缺乏正确的了解,经常砍大留小,砍小留老,砍优留劣,砍近留远,从而导致川岩乡的楠竹亩平立竹少,单株胸径小,亩平产量低的状况,我乡楠竹产业一度处于低落状态。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决心把发展楠竹事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度重视,一从低改入手,决心改变竹林低产低效的状况。为认真搞好低改,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领导会,专题研究楠竹低改,决定采取以点带面,认真搞好示范,积极引导,在高亭子村建立了1000亩楠竹低改示范点。党委、政府对该示范点高是成立专抓班子,明确职责;二是广泛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印发有关资料,使老百姓深刻认识低改的作用和意义;三是实施多轮驱动,积极探索楠竹低改的新路子。2004年,政府着重改变了原来单纯的由“政府出钱,以奖代补”的老办法,积极探索并实施“政府扶持引导,市场方式动作,基地示范带动,农户自主投入”的楠竹低改新路子,多轮驱动全面推进楠竹低改。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二是实行政府与林农股份联营开发;三是租赁经营;四是组建楠竹产业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五是支持依法管理。
高亭子村的1000亩楠竹低改示范点,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技术措施:一是清理林地,主要是砍除竹林中的杂草灌木,挖除树蔸、树根和老竹鞭;二是修山、垦复;三是在竹林修山、垦复后进行施肥;四是护笋养竹;五是合理采伐;六是病虫害防治。通过这一系列技术措施,低改区的楠竹现今有了质的飞跃。平均每年每亩增加竹笋45个,增加成竹32根,平均胸径增长1.6厘米,亩平立竹度达到220根以上,平均胸径9厘米以上,亩平产值由原来的70多元增至430多元,为竹农每年人平增收200元,让老百姓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利益。楠竹低改示范点成功,带动了我乡其它村的楠竹低改全面推进,现我乡每个村都建立了高效低改示范点,各家各户都进行了高标准的低改,同时,低改带动了我乡竹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乡引进竹加式企业20家,低改后楠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功能进一步增强,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川岩乡人民对楠竹的科学合理利用缺乏正确的了解,经常砍大留小,砍小留老,砍优留劣,砍近留远,从而导致川岩乡的楠竹亩平立竹少,单株胸径小,亩平产量低的状况,我乡楠竹产业一度处于低落状态。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决心把发展楠竹事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度重视,一从低改入手,决心改变竹林低产低效的状况。为认真搞好低改,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领导会,专题研究楠竹低改,决定采取以点带面,认真搞好示范,积极引导,在高亭子村建立了1000亩楠竹低改示范点。党委、政府对该示范点高是成立专抓班子,明确职责;二是广泛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印发有关资料,使老百姓深刻认识低改的作用和意义;三是实施多轮驱动,积极探索楠竹低改的新路子。2004年,政府着重改变了原来单纯的由“政府出钱,以奖代补”的老办法,积极探索并实施“政府扶持引导,市场方式动作,基地示范带动,农户自主投入”的楠竹低改新路子,多轮驱动全面推进楠竹低改。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二是实行政府与林农股份联营开发;三是租赁经营;四是组建楠竹产业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五是支持依法管理。
高亭子村的1000亩楠竹低改示范点,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技术措施:一是清理林地,主要是砍除竹林中的杂草灌木,挖除树蔸、树根和老竹鞭;二是修山、垦复;三是在竹林修山、垦复后进行施肥;四是护笋养竹;五是合理采伐;六是病虫害防治。通过这一系列技术措施,低改区的楠竹现今有了质的飞跃。平均每年每亩增加竹笋45个,增加成竹32根,平均胸径增长1.6厘米,亩平立竹度达到220根以上,平均胸径9厘米以上,亩平产值由原来的70多元增至430多元,为竹农每年人平增收200元,让老百姓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利益。楠竹低改示范点成功,带动了我乡其它村的楠竹低改全面推进,现我乡每个村都建立了高效低改示范点,各家各户都进行了高标准的低改,同时,低改带动了我乡竹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乡引进竹加式企业20家,低改后楠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功能进一步增强,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