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径级材用毛竹林培育技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3-24 00:00
信息来源:
一、基本情况:
随着竹胶板、竹凉席、竹地板等竹材加工业的发展,胸径10cm以上的大径级竹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定向培育大径级毛竹林,是当前生产之急需,既可提供市场急需大径级竹材,又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二、技术措施:
(一)林地选择
大径级材用毛竹林应选择位于山谷台地、山麓缓坡和位于低山坡中、下部,高丘山地,山脚缓坡、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或较丰富,土层厚度100cm或80cm以上的Ⅰ、Ⅱ立地级竹林以及位于低山坡上部、低丘地,土壤疏松、潮,腐殖质中等,土质厚60cm以上的Ⅲ立地级竹林,以生产大径级竹材为主要产品,实施定向培育技术。
(二)调节竹林结构
竹林结构关系到竹林利用环境资源,制造养料,繁衍更新和发挥竹林功能效益的能力,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
1、通过砍伐,调节林分组成。竹林中应保留深根性,窄冠型阔叶乔木树种,其比例(以树冠投影计算)不宜超过30%,以提高林地肥力自我调节能力和竹林抗逆性能力,其余应砍除。同时应全部清除林内灌木、杂草,维持竹林组成混交结构。
2、严格按竹龄控制立竹砍伐数量。每年砍伐8年生竹,使竹林维持每公顷立竹2700—3300株的密度,Ⅰ—Ⅳ度竹各占25%的年龄组成比例,为培育大径级竹材创造良好的年龄结构。
3、材用林不挖冬笋,或仅采收部分浅鞭冬笋;春笋以留养为主,选留地面直径10cm左右的大径级竹笋留养成竹,并注意尽可能在林地上分布均匀。及时疏挖地面直径9cm以下的小径级竹笋、弱笋及退笋,特别是出笋前期和后期的小径级竹笋,促使大径级竹笋成竹,使竹林立竹个体大而整齐。
(三)改善竹林生长条件,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更佳的生长空间。以改善竹林竹材品质和提高经济产量。
1、每 7—8月劈除林内杂草灌木,连续劈山三年后,若竹林立竹度大,林内杂草,灌木稀少,一般可隔年劈山或不劈山。
2、每隔4—6年全垦抚育一次,可在发笋长竹当年盛夏或冬季进行,深翻30cm,结合清除树蔸、竹蔸、老竹鞭等。坡度25%以上地段竹林,宜采用水平带状垦复。
3、于孕笋年(出笋小年)9—10月及春季竹笋出土前一个月,每公顷施入氮60kg、磷19.5 kg、钾30 kg的化肥或其他肥料。采用株穴施或沟施,以增加新竹数量和提高新竹胸径。
4、加强竹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执行防重于治的方针,积极防治,杜绝和减少毁灭性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随着竹胶板、竹凉席、竹地板等竹材加工业的发展,胸径10cm以上的大径级竹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定向培育大径级毛竹林,是当前生产之急需,既可提供市场急需大径级竹材,又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二、技术措施:
(一)林地选择
大径级材用毛竹林应选择位于山谷台地、山麓缓坡和位于低山坡中、下部,高丘山地,山脚缓坡、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或较丰富,土层厚度100cm或80cm以上的Ⅰ、Ⅱ立地级竹林以及位于低山坡上部、低丘地,土壤疏松、潮,腐殖质中等,土质厚60cm以上的Ⅲ立地级竹林,以生产大径级竹材为主要产品,实施定向培育技术。
(二)调节竹林结构
竹林结构关系到竹林利用环境资源,制造养料,繁衍更新和发挥竹林功能效益的能力,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
1、通过砍伐,调节林分组成。竹林中应保留深根性,窄冠型阔叶乔木树种,其比例(以树冠投影计算)不宜超过30%,以提高林地肥力自我调节能力和竹林抗逆性能力,其余应砍除。同时应全部清除林内灌木、杂草,维持竹林组成混交结构。
2、严格按竹龄控制立竹砍伐数量。每年砍伐8年生竹,使竹林维持每公顷立竹2700—3300株的密度,Ⅰ—Ⅳ度竹各占25%的年龄组成比例,为培育大径级竹材创造良好的年龄结构。
3、材用林不挖冬笋,或仅采收部分浅鞭冬笋;春笋以留养为主,选留地面直径10cm左右的大径级竹笋留养成竹,并注意尽可能在林地上分布均匀。及时疏挖地面直径9cm以下的小径级竹笋、弱笋及退笋,特别是出笋前期和后期的小径级竹笋,促使大径级竹笋成竹,使竹林立竹个体大而整齐。
(三)改善竹林生长条件,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更佳的生长空间。以改善竹林竹材品质和提高经济产量。
1、每 7—8月劈除林内杂草灌木,连续劈山三年后,若竹林立竹度大,林内杂草,灌木稀少,一般可隔年劈山或不劈山。
2、每隔4—6年全垦抚育一次,可在发笋长竹当年盛夏或冬季进行,深翻30cm,结合清除树蔸、竹蔸、老竹鞭等。坡度25%以上地段竹林,宜采用水平带状垦复。
3、于孕笋年(出笋小年)9—10月及春季竹笋出土前一个月,每公顷施入氮60kg、磷19.5 kg、钾30 kg的化肥或其他肥料。采用株穴施或沟施,以增加新竹数量和提高新竹胸径。
4、加强竹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执行防重于治的方针,积极防治,杜绝和减少毁灭性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