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创油茶高效丰产培育技术体系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3-10 00:00 信息来源:
  迄今,项目组共取得鉴定(验收)成果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创新集成油茶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个,茶油增产率高达300%~600%。专家共制定油茶育苗和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标准或规范3个,在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高产新品种选育、无性系快繁技术、密度调控和无性系配比等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原始性和集成性创新。
  在江西、浙江、湖南等地,该项目建立了1100亩种质基因库,收集油茶种质2505份、种源68个,选育出油茶高产新品种49个。
  大面积示范林亩产油量达到30公斤~50公斤/亩,小面积试验林单一品种33公斤~102公斤/亩,为当前林分的7倍以上。新品种油花的鲜果出油率从5%提高到6.4%,炭疽病感染率从14.0%~38.1%降低到3%以下。
  无性繁殖难题解决
  项目组专家对山茶属油用物种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发展的22个主要油用物种,分析掌握了油酸变异规律,筛选出福建长泰、安徽太湖、广西百色、贵州黄平等化妆品用油原料种质。
  专家还开展了油茶杂交育种工作,通过种间杂交,选育出亲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9组,利用小果油茶出籽率高的特性创育了一批新种质,为超亲育种及以油质为目的的杂交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分析掌握了油茶基本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基础上,项目组提出以经济性状为主,复合生理、形态、抗性和生长等指标为主的选育指标体系。
  发明油茶快繁技术
  为了使良种能够迅速大面积推广,项目发明了以无性系快速繁殖技术为核心的快繁技术,实现了油茶优良品种无性扩繁规模化,促进了油茶培育方式从实生林向无性系林的变革。
  采用快繁技术,每亩育苗量可以从3000株提高到8万株,提高20多倍,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油茶芽苗嫁接技术与容器育苗技术成功结合,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0%以上。
  项目专家认为,要充分发挥良种的高产效应,建立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十分重要,以栽培区划为基础,以品种配比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油茶由粗放经营转向园艺化栽培,可使茶油大面积产量从每亩4.5公斤提高到每亩30公斤~50公斤。
  提出四种低改模式
  专家指出,油茶低改要因地制宜、分类改造,以强化抚育、嫁接换冠、替代造林、模式转换4种改造模式为主。
  项目组利用其研究成果进行示范推广,1990年~2007年,推广新品种58.3万亩,育苗8110万株,进行低产林改造570万亩。2005年~2007年,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安徽、湖北、贵州、重庆、福建等12个省份新建15个良种快繁基地,繁育优质苗木6110万株,建立了28个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推广示范点,累计推广该项成果200多万亩,其中低改170多万亩。新品种数量及造林面积覆盖面达80%以上,新增产值26亿元。
  成果的取得,丰富了林木遗传育种和森林培育学的理论,拓展和提升了我国重要经济林领域的科技水平,特别是我国油茶产业的科技进步,推动了油茶产业的高产高效快速发展乃至林业产业发展。成果的应用对保障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和建设新农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 img src=""/>

中国科学家首创油茶高效丰产培育技术体系

680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