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爬山需谨慎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9-09 00:00 信息来源:
  8月流火,在空调房中屏心静气苦熬夏天的人们,像一条条快被晒干的鱼渴望清凉的溪水。又是暑假,不少人携亲唤友自驾车去爬山涉谷,在山中呼吸新鲜空气,看飞泉流瀑、山花烂漫,还可以下河捉鱼摸蟹、游泳,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有一些驴友队,坚持每周末进山的规律,以保持强健的体魄和稳定的团队精神。这些自助游的人们去的大都是开放性景区,无人管理,不收门票,看起来自由自在,实际上需要承担诸多风险。尤其是眼下,正值汛期,山洪、雷电不期而至;山间湿度大,蚂蜂、蛇、野猪等出没,此类不确定因素,是那些不熟悉大山性情的游客的安全隐患。
  8月15日下午,陕西户县一家人携亲朋好友一行10人前往秦岭山中宁陕境内度周末,不料山中天气难测,上游突降暴雨,引发山洪。游客刚下到山涧里游泳,“就听到上游传来轰隆轰隆的水声,紧接着,三米多高的浪头夹杂着树木、石块急冲下来……”正在河道内戏水的9人被洪水冲走,其中两对父子被村民解救,5人遇难。得知洪水袭来,当地村民赶紧骑摩托车沿着河道喊话,让下游的游客赶快撤离。据悉,当时有百余游客听到山洪爆发的信息后,及时撤离河道,才幸免于难。
  笑声、惊恐、死亡,几乎同时发生,这种骇人的场景过去在好莱坞的灾难片中可见。在现实生活里,在我们身边,发生这样的悲剧,令人痛惜生命的无常,也终于知道大自然凶险、诡异的一面。有过类似体验的人,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两年前,也是8月,我和驴友们在秦岭山中穿越,刚下过雨,山间云雾缭绕,气压很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入山不久,我听见山路边的树丛里有野猪的哼声,有的队员还看见蛇从脚边涉过,这让我有些担心,但是想到大队人马人多势众,我又勇敢地前进了。我们翻越了一座海拔近2000米的山,中午在山顶的道观边野餐。下午下山的路上,天还是没有放晴,空气湿漉漉的,身上的衣服可以扭得出水来。走着走着,我前面的一名女队员突然停住了,同时发出了惨烈的喊声。那一瞬间,惯性使然——我的脚步刚好到达她身边,就听“嗡”的一声,我的头被一团乱飞的黄蜂轰炸机般包围,十几根“钢针”生生扎入我的头皮,我抱着头,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后就瘫倒在地,气若游丝了。黄蜂过后,队员们搀扶着我走了一段,队长拦了一辆卡车把我们送下山。当晚,我的头和脸都肿成了不规则形,钻心的疼痛持续了好几天。打吊针,喝中药,一周后才渐渐痊愈。好在我的耐受力较强,医生说,蜂蛰至人中毒身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从此以后,我对山的浪漫情怀变成理智的审视,即便再去爬山,也是挑选在相对安全的秋天。驴友揶揄道“胆太小”,其实是代价沉重。
  谁也不想把一次纯粹为消闲的爬山变成噩梦的开始。为避免“宁陕事件”等悲剧的发生,除了当地旅游管理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开放式景区的管理力度外,游客的旅游安全知识储备和防范意识的提高尤为重要。
  有经验的登山者提醒我们,汛期爬山需谨慎。此时山中气候变化无常,黄蜂、蛇等处于活跃状态,如不小心发生触碰,很容易攻击人。万一碰到蚂蜂,最好马上蹲下来,用衣服把头包好,等蜂群过了再走。选择在山梁上、平整的高地或农家门前露营,避免在河谷及河沟底部休息露营。暴雨后不要涉足溪涧。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漫过的桥梁,发现河水流速变急、混浊及夹杂沙泥时,是山洪暴发的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
  
  
< img src=""/>

汛期爬山需谨慎

679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