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的养殖方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5-03 00:00
信息来源:
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又称梨花海棠。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灰褐色,光滑。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花5朵-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少有单瓣花。梨果球形,黄绿色。
为著名的观赏花木,有“国艳”和“花中神仙”的美誉。不仅花色艳丽,其果亦玲珑可观,为中国园林常用树种。可在门庭两侧对植,或在亭台、林缘和水滨布置。分布黄河流域、辽东半岛及西南地区。18世纪传入欧洲后已培育出200余个受欢迎的品种。同属植物约35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20余种。大多有较高观赏价值,如垂丝海棠。优良品种用嫁接、分株或压条法繁殖,落叶后至萌芽前移栽。喜土壤肥沃、深厚和向阳的环境。腐植土或泥炭土盆栽,盆栽植株冷室越冬。冬季提前30~40天搬入20~25℃的温室栽培,元旦或春节时可以赏花。
海棠花喜光,应种植于光照充足处,在遮荫处则生长不良;耐寒,能耐-35℃的低温,在华北地区对小气候环境无特殊要求;喜湿润耐干旱,可种植高燥处,种植于草坪中也能正常生长,但不宜种植于低洼积水处;对 寥酪蟛谎希谌劳痢⒒粕惩林芯苷Iぃ谏橙劳林猩ぷ詈茫荒苣颓岫妊渭钔粒趐H 值8.8、含盐量0.3%的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未见不良反应;喜肥,但也较耐瘠薄,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种植,可使植株生长繁茂,花多朵大。
繁栽要点:嫁接、压条、扦插、分株、播种繁殖。 春季萌芽前或秋季7月-9月间嫁接。春季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分株繁殖。春季压条和根插。春季播种前种子须经30天-100天低温层积催芽处理。苗木栽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疏松肥沃,每年秋季可在根际培以塘泥或肥土。春季进行一次修剪,剪除枯弱枝条,保持树形疏散,通风透光。
棠花栽植于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如果是秋季种植,则应根据时间的早晚来确定浇水次数。一般来说,如是在10月下旬种植则应浇足三水,即栽种后马上浇头水,三天后浇二水,五天后浇三水;11月上中旬可以浇两次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浇一次水即可。但无论浇几次水,每次水都应该浇足浇透。初春种植必须浇三水,当年4、5、6、9月还应视土壤墒情来确定是否浇水,7、8两月雨水较为丰沛,可停止浇水,大雨后还应及时排水。在以后的两年内也应于3、4、5、6、9、11月中各浇一次透水,利于植株成活后恢复树势、增强长势。从第四年起只需在3月初和11月中、下旬各浇一次透水,即所谓的 “封冻水”和“解冻水”,这两次水必须适时浇,且浇足浇透,其它时间若不是过于干旱,则可以不浇水,靠自然降水生长即可。
海棠花喜肥,种植时穴底应施入几锹腐熟发酵的圈肥做基肥,此后可每年的7~8月在花芽分化集中期施一些氮、磷、钾复合肥,以花芽多而饱满,初冬结合浇冻水再施一次有机肥,以芝麻酱渣和烘干鸡粪为好,可使植株花开繁茂,枝粗叶壮。
(1)褐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褐斑病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呈褐色病斑,边缘不清晰,此后逐渐扩展增大,颜色也逐渐变为灰褐色,中部颜色较暗,边缘颜色较浅;发病后期病斑干枯,并着生有黑色颗粒,最终导致叶片枯黄脱落。此病为半知菌类真菌感染所致,病菌在寄主植物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和浇水传播。在密不通风和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8~10月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注意树体的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冬季休眠期对植株喷一次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如有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进行喷雾,每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2)溃疡病。症状及发病规律:此病主要侵染枝条。发病初期呈红褐色的圆形小斑点,病斑扩大后边缘隆起,病斑产生裂纹,在湿度较大时,裂纹周围会产生白色霉状物;发病后期,病斑会干燥脱落,木质部会裸露,四周会产生隆起的愈合组织。病菌以菌丝体在染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和浇水传播,从伤口入侵,落叶前后是主要侵染期。防治方法:栽植地势、土壤条件要符合海棠花的生态习性要求;水肥管理要及时到位,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利刀将病斑刮除,并用10波美度石硫合剂对伤口进行消毒。
为著名的观赏花木,有“国艳”和“花中神仙”的美誉。不仅花色艳丽,其果亦玲珑可观,为中国园林常用树种。可在门庭两侧对植,或在亭台、林缘和水滨布置。分布黄河流域、辽东半岛及西南地区。18世纪传入欧洲后已培育出200余个受欢迎的品种。同属植物约35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20余种。大多有较高观赏价值,如垂丝海棠。优良品种用嫁接、分株或压条法繁殖,落叶后至萌芽前移栽。喜土壤肥沃、深厚和向阳的环境。腐植土或泥炭土盆栽,盆栽植株冷室越冬。冬季提前30~40天搬入20~25℃的温室栽培,元旦或春节时可以赏花。
海棠花喜光,应种植于光照充足处,在遮荫处则生长不良;耐寒,能耐-35℃的低温,在华北地区对小气候环境无特殊要求;喜湿润耐干旱,可种植高燥处,种植于草坪中也能正常生长,但不宜种植于低洼积水处;对 寥酪蟛谎希谌劳痢⒒粕惩林芯苷Iぃ谏橙劳林猩ぷ詈茫荒苣颓岫妊渭钔粒趐H 值8.8、含盐量0.3%的盐碱土中能正常生长,未见不良反应;喜肥,但也较耐瘠薄,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种植,可使植株生长繁茂,花多朵大。
繁栽要点:嫁接、压条、扦插、分株、播种繁殖。 春季萌芽前或秋季7月-9月间嫁接。春季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分株繁殖。春季压条和根插。春季播种前种子须经30天-100天低温层积催芽处理。苗木栽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疏松肥沃,每年秋季可在根际培以塘泥或肥土。春季进行一次修剪,剪除枯弱枝条,保持树形疏散,通风透光。
棠花栽植于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如果是秋季种植,则应根据时间的早晚来确定浇水次数。一般来说,如是在10月下旬种植则应浇足三水,即栽种后马上浇头水,三天后浇二水,五天后浇三水;11月上中旬可以浇两次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浇一次水即可。但无论浇几次水,每次水都应该浇足浇透。初春种植必须浇三水,当年4、5、6、9月还应视土壤墒情来确定是否浇水,7、8两月雨水较为丰沛,可停止浇水,大雨后还应及时排水。在以后的两年内也应于3、4、5、6、9、11月中各浇一次透水,利于植株成活后恢复树势、增强长势。从第四年起只需在3月初和11月中、下旬各浇一次透水,即所谓的 “封冻水”和“解冻水”,这两次水必须适时浇,且浇足浇透,其它时间若不是过于干旱,则可以不浇水,靠自然降水生长即可。
海棠花喜肥,种植时穴底应施入几锹腐熟发酵的圈肥做基肥,此后可每年的7~8月在花芽分化集中期施一些氮、磷、钾复合肥,以花芽多而饱满,初冬结合浇冻水再施一次有机肥,以芝麻酱渣和烘干鸡粪为好,可使植株花开繁茂,枝粗叶壮。
(1)褐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褐斑病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呈褐色病斑,边缘不清晰,此后逐渐扩展增大,颜色也逐渐变为灰褐色,中部颜色较暗,边缘颜色较浅;发病后期病斑干枯,并着生有黑色颗粒,最终导致叶片枯黄脱落。此病为半知菌类真菌感染所致,病菌在寄主植物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和浇水传播。在密不通风和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8~10月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注意树体的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冬季休眠期对植株喷一次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如有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进行喷雾,每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2)溃疡病。症状及发病规律:此病主要侵染枝条。发病初期呈红褐色的圆形小斑点,病斑扩大后边缘隆起,病斑产生裂纹,在湿度较大时,裂纹周围会产生白色霉状物;发病后期,病斑会干燥脱落,木质部会裸露,四周会产生隆起的愈合组织。病菌以菌丝体在染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和浇水传播,从伤口入侵,落叶前后是主要侵染期。防治方法:栽植地势、土壤条件要符合海棠花的生态习性要求;水肥管理要及时到位,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利刀将病斑刮除,并用10波美度石硫合剂对伤口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