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1-22 11:22 【字体:
  
  水杉栽培技术 
  1 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水杉 (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 为杉科水杉属落叶大乔木。高达 40 米 ,胸径达 2.5 米 ,树干基部常膨大;幼年树冠窄圆锥形,随着年龄增长而变为广椭圆形;幼树树皮淡红褐色,老树树皮深灰色或灰褐色,纤维质浅纵裂,长条片状剥落;大枝斜上伸展。冬芽卵形或椭圆形。叶对生,线形,扁平,柔软,长 8~17 毫米,宽 1~2 毫米,淡绿色,中脉上面凹下,下面隆起,每边各有 4~8 条气孔线,叶在脱落性小枝上列成羽状,冬季与之俱落。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排成总状或圆锥状,总长 21~24(31) 厘米;雌球花单个或成对散生于枝上,珠鳞交互对生,中部珠鳞具 5~8(2~9) 胚珠。球果有长柄,下垂,近圆形或长圆形,微具四棱,长 1.6 厘米,宽 1.5 厘米,种鳞木质,楣形,顶部宽有凹槽,基部楔形,宿存;种子倒卵形,扁平,周围有窄翅,先端凹缺,长约 6 毫米,宽 5 毫米。子叶出土, 2 枚,罕见 3 枚。 
  水杉是古老的稀有树种,过去被认为在世界上早已 “ 绝迹 ” ,可是,这个孑遗植物在我国产区保存着。到了四十年代,才在湖北省利川县由我国科学家发现并加以鉴定。解放以来,这个古老树种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水杉类植物的最古老的化石发现于中生代下白垩纪地层,上白垩纪时在北极圈内分布到北纬 80 度 ~82 度的,到了第三纪,分布扩大到欧洲大陆、西伯利亚、我国东北、朝鲜、日本、北美等北纬 35 度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的水杉类植物生长繁茂,种类多,现知的化石种达 10 种之多,但在第四纪时,北半球北部冰川降临,水杉类植物多受寒害灭绝,仅现存的这一种水杉得以保存在我国川鄂边境的一个很局限的范围内。水杉的发现在科学界被誉为 “ 活化石 ” 。 
   原有的水杉保存于湖北省利川县、四川省石柱县和湖南省龙山县相毗邻的地区,但集中分布是在利川县西部的小河周围一带,这一地区现有水杉胸径在 20 厘米以上的植株达 5000 株之多。 
   水杉 50 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各地引种,栽培地区不断扩大,目前北起北京、延安、辽宁南部,南及两广、云贵高原,东临东海、黄海之滨及台湾,西至四川盆地都有栽培。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安徽、江西等地育苗造林的规模逐年扩大。我省洞庭湖区从六十年代初即开始引种水杉,后作为农田防护林网的骨干树种营造了规模庞大的农田林网,但目前洞庭湖区农田林网已基本为后来推广的欧美杨取代,只有少数地段还能看到水杉林带。 
   水杉在国外引种遍及亚、非、欧、美等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生长良好,在高纬度地方列宁格勒、哥本哈根、阿拉斯加等地能在室外越冬。一个树种引种地区如此之广,适应能力如此之强,都是罕见的。 
  2 选地 
  根据水杉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进行选地。 
  编号 
  立地因子 
  适生条件 
  1
  地貌 
  低山、丘陵、平原 
  2
  母岩母质 
  砂岩、河湖冲积物、石灰岩 
  3
  土壤类型 
  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潮土 
  4
  海拔高度 
  26-1500 米
  5
  坡度 
  缓坡 
  6
  坡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坡向 
  7
  坡位 
  中、下、平坡、谷地 
  8
  腐殖质层厚度 
  厚腐、中腐、薄腐 
  9
  土壤厚度 
  厚土、中土 
  10
  立地类型 
  72
  11
  土壤质地 
  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12
  土壤酸碱度 
  5.0-8.0
  13
  有机质( g.kg-1 ) 
  21.7
  14
  有效氮( g.kg-1 ) 
  1.38
  15
  有效磷( g.kg-1 ) 
  1.05
  16
  有效钾( g.kg-1 ) 
  13.45
  17
  极端低温 
  -28 度 
  3 整地 
  整地方式一般均按栽植的株行距采用大穴整地,穴径 50~60 厘米,深达 50 厘米,回土时适当施以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进行林粮间作时可采用全面整地,深度 20~25 厘米,再按株行距挖大穴。 
  4 栽植 
  造林密度:水杉生长迅速,喜光,顶端优势较强,主干通直,侧枝不过分伸展,造林密度不宜过大。以往栽植距离小于 2 米的林分, 3~5 年内即显过密,植株相互挤压,生长受到抑制,立木侧枝大量枯死,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成片造林可采用 2×3 米的株行距,每亩 110 株,到第 10 、 15 年时各进行一次间伐,使植株距离分别调整为 3×4 米及 4×6 米。单行栽植时或成带栽植时,由于侧方受光条件较好,可采用 2 米的植距。成活率较高。由于水杉根部萌动较早,栽植时间以在地上部分萌动前 30~40 天较为适宜。大苗栽植时间可比小苗略早,但切忌在土壤冻结的严寒时节栽植。 
  栽植时注意根系舒展,分层填土然后拍紧。移植大苗最好能适当带土,侧根应尽量保留。 
  5 整形修剪 
  水杉休眠芽的生活力一般仅能保持 2~3 年, 3~4 年生以上的植株齐主干修枝后往往很难再度萌发,影响树冠的形成,对生长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成林以前一般不必修枝,成林以后修枝也要适度,以免影响直径生长而推迟成材期。一般树高 6~10 米时,修枝高度为树高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树高 10~15 米时,修枝高为树高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6 施肥 
  2 年以后,在春季发芽前施肥一次非常必要,其次是在旺盛生长期前进行两次追肥,对促进生长也颇有效果。水杉造林地的土壤肥力一般较低,尤其是新开河堤都是生土,每年种植两季绿肥及豆科作物加以埋青是改良土壤的重要途径。在我省洞庭湖区作为农田林网带时,因湖区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通常不必施肥,其林带的生长情况也表现良好。 
  7 抚育管理 
  水杉造林后应及时加强抚育,以保证成活并迅速恢复生长,争取在最初几年内有较高的生长量,为以后的速生丰产打好基础。造林时充分灌水之外, 4~5 月间再行浇水是保证成活的关键。栽植大苗要特别注意高温季节的抗旱。每年进行二、三次除草松土,使新造幼林经常处于土松无草的状态,在 5~6 月及 8~9 月的水杉旺盛生长前期抚育,效果最为显著。江苏太仓海堤水杉造林时采用林农间作做到了精细抚育,同时以短养长,以副促林,起了很好的作用。 
  8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茎腐病,通常是在苗期和幼树期发病率较高,通常喷洒广谱型抗(杀)菌剂即可。虫害主要为大袋蛾,通常成片林在干旱季节 ( 7~8 月 ) 大发生时,能在几天内将树叶吃光,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防治方法可以人工摘除幼虫(连袋),集而烧毁;或用目前市场上光谱性杀虫剂 800~1000 倍液喷杀幼虫即可。 
  9 采收、加工或采伐 
  生长迅速是水杉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在原产地,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 30~80 厘米,在 50 年以前一般均能保持在 60~80 厘米左右;胸径年平均生长量 1~1.75 厘米,在 20 年以后增长较快,一般均保持在 1.3~1.6 厘米左右, 80~100 年以后趋于缓慢。根据树干解析材料,在原产地树高连年生长最高峰( 1.43 米)出现在 10~15 年,胸径连年生长最高峰 ( 2.1 厘米 ) 出现在 20~25 年,而在引种地区则树高和直径连年生长的最大值出现得更早,其绝对值也更大,显示出速生丰产的特点,例如我省沅江 16 年生水杉高 14 米,胸径 21 厘米;湖北潜江县广华寺农场,树龄 16 年时,平均树高 11.5 米,平均胸径 14.5 厘米,最大胸径 18 厘米。单行或单株散生的水杉则生长更为迅速,如安徽滁县,树龄 25 年时,树高 23 米,胸径 53 厘米;上述生长情况表明,在一般栽培的条件下,水杉可以在 15--20 年左右达到成材。近年通过集约栽培,水杉更显示出快速生长的特点,如湖北洪湖县民主大队,树龄 7 年时,平均树高 9.5 米,平均胸径 10.5 厘米;因此,在立地条件适宜,栽培措施精细的情况下,水杉的成材期可望缩短至 10~15 年。 
  水杉木材纹理通直,材质轻软,气干容重 0.29~0.38 克 / 立方厘米;干缩差异小,易于加工,油漆及胶接性能良好,适于建筑、家具、造船等用。纤维素含量高,是良好的造纸用材。树形优美,是一种良好的绿化树种。 
  10 技术咨询专家 
  张灿明 研究员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电话: 13873128937 。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 img src=""/>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670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