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11-21 11:22
【字体: 大 中 小】
池杉栽培技术
1 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池杉( 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 )为杉科落羽杉属落叶乔木,高 20~25 米。树干基部膨大,在低湿地上生长者尤为显著。树冠圆锥形或圆柱形。树皮厚,褐色,有纵沟,长条片状剥落。上部顶生枝宿存,下部无芽小枝与叶同时雕落,多数植株于春天萌发的小枝直立,而后转为斜立、平展或下垂。少数植株的雕落性枝始终直立。叶螺旋状排列,多为锥形,柔软,长 0.5~1.0 厘米,宽 0.6 厘米,前伸,紧贴小枝或张开,间或有线状披针形针叶,或基部扭转成两列,但不在同一平面上。雄球花排列成圆锥花序状,雌球花单生,有时多数聚生,多着生于新枝顶部。球果近圆球形,径 2~3 厘米,深褐色,种鳞盾形,木质。种子红褐色,三菱形,棱脊上有厚翅,子叶 4~9 枚。
池杉原产北美,主要分布于北美佛吉尼亚洲南部至佛罗里达州南部,再沿墨西哥湾到阿拉巴马州及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常见于沿海平原的池沼和低湿地。池杉的垂直分布,绝大多数在海拔 30 米以下。从 20 世纪初开始引入我国,以南京、南通及河南鸡公山为最早,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相继引入武汉、庐山、广州等地。池杉在我国发展很快,现已在长江南北许多省市广泛栽培,我省洞庭湖区则将其列为平原湖区的农田林网防护林重要造林树种。
2 选地
主要根据池杉适生立地因子表进行选地。
编号
立地因子
适生条件
1
地貌
低山、丘陵、平原
2
母岩母质
花岗岩、片麻岩、正长岩、河(湖)滩冲积土
3
土壤类型
山地黄壤和四纪红壤
4
海拔高度
30~600 米
5
坡度
缓坡
6
坡向
无明显坡向
7
坡位
中下坡
8
腐殖质层厚度
薄腐
9
土壤厚度
中土
10
立地类型
72
11
土壤质地
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12
土壤酸碱度
pH < 7
13
有机质( g.kg-1 )
26.5
14
有效氮( g.kg-1 )
14.9
15
有效磷( g.kg-1 )
1.38
16
有效钾( g.kg-1 )
12.79
17
极端低温
-17.3 度
3 整地
池杉喜深厚疏松湿润的酸性土壤。耐湿性很强,长期浸在水中也能较正常生长。即使是幼苗幼树也不例外,由于池杉长期在潮湿地和沼泽地生长,当树龄达 20 年以上时,无论在原产地还是引种区,常见出现根膝,即在侧根上局部隆起,垂直向上,这种现象在低湿地生长时较为明显,其高度大致与涨水时的水位高度相一致。
池杉不但具有极强的耐湿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其耐旱性要比水杉、杉木还强。幼苗幼树对土壤酸碱性反应很敏感。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当土壤 pH 值在 7 以上时,就出现不同程度的 “ 黄化 ” 现象,生长不良,当 pH 值达到 9 时,常常导致幼苗幼树死亡,但在微碱性土壤上生长的幼苗,黄化现象会随着苗龄增大而消失。
池杉是喜光树种,不耐庇荫。抗风性很强。大树遭受 6~7 级大风时,从未吹折。池杉的萌芽性很强,生长势也旺。因此选择池杉造林地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以上特性。
整地通常采用穴垦,但植穴要挖大挖深。如成片造林,又进行间作时,要全面整地,并可用 1 年生苗栽植.在平原湖区选定的造林地,如土壤 pH 值大于 7 时,在每一植穴中施入湖泥 25~50 公斤,有防止幼树黄化促进生长的作用。如在黄土岗地造林,可采用撩壕整地,壕沟深宽 60~70 厘米为宜。
4 栽植
通常用 2 年生以上大苗栽植。宜在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 -25 度,年雨量大于 1000 毫米,土壤深厚湿润肥沃,呈酸性或中性的低海地区发展。在这类地区随河流两岸,湖泊、水库周围,水渠、道路两旁,以及山区丘陵、谷地、洼地和缓坡地是植树造林适宜的地方。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选择配植适当的池杉类型。
池杉可在落叶后进行冬季造林,也可在春季 2~3 月间造林。
苗木侧根较少,主根深长,起苗时深挖多留根,栽植时深穴深栽植,对幼树成活成长都有良好作用;在土壤 pH 值较高的林地,还减轻黄化的效果。苗木如经长途运输,有失水现象时,可先放在清水中浸没根部 1~2 天,然后再行栽植。
栽植密度,一般可为 1×2 米或 1.5×3 米,如栽后不再间伐的可为 2×2 米或 3×3 米。
春季阴雨连绵是栽植好天气,栽后不必浇水。如在晴天栽植,土壤又干燥,栽后要浇水。路旁栽植大苗,还要设立支柱。
5 整形修剪
幼苗幼树,甚至大树,常见生长双梢,这在栽植前就要剪除其中一个生长细弱梢头外,在幼林生长期还要继续进行剪修,使仅有一个主梢向上生长。此外,树冠下部生长不良的侧枝以及在树冠内部显著影响主干生长的特别粗大的侧枝,都要及早剪去。
6 施肥
通常情况下,很少施肥。但在成片林内最好间种粮、油或绿肥作物,直到林分郁闭为止,既可维持和改善林地肥力,同时也能获取短期间作收益。尤其在河滩沙地或黄土岗地间作绿肥作物是保证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
7 抚育管理
栽植后 2~3 年内,每年要除草中耕二、三次,在干旱季节要浇水抗旱。幼林郁闭后,林木开始强烈分化时,就要进行间伐抚育,以调整林分的密度,改善光照及营养条件,保证林木的速生丰产。武汉市东湖有一片池杉林,是 1955 年用 3 年生苗栽植的,株距为 2.5×2.5 米, 1964 年间伐和疏移了一小片,株行距改为 2.5×5 米口至 1974 年调查,间伐的一片平均树高 16 米,胸径 22 厘米,每亩蓄积 20.3 立方米;未间伐的平均树高仅 14.1 米,胸径 17.5 厘米,蓄积 15.2 立方米,可见间伐的增产效果是很明显的。
8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见水杉病虫害防治。
9 采收、加工或采伐
在国外通常被认为是慢生树种,其实生长较快,但因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生长量大,如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内在堆积土栽培的池杉,年平均高生长为 1.14 米,胸径 2.17 厘米。而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原湖南林科所)院内在条件较差的丘陵红壤土上栽培的,年平均高生长仅 0.73 米,胸径 1.39 厘米。在武汉地区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方栽植的 10 年生的池杉林,平均树高 7.9 米,胸径 10.9 厘米,在土壤较差的地方,平均高径生长分别 5.9 米和 8.3 厘米。
通常情况下树高平均生长从第 4 年起到 16 年止逐年加大,第 8-16 年保持在 0.78~0.81 米之间, 18 年以后为 0.65~0.75 米,略有减小。胸径平均生长,从第 7 年开始至 23 年,一直保持 0.81~0.99 厘米之间,连年生长从第 3 年至 20 年,保持在 0.8~1.1 厘米之间,最大值出现在 9~11 年( 1.4 厘米), 20 年后生长急速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从第 8 年开始加快, 18 年达到高峰( 0.0202 立方米),以后逐年略有降低。
池杉心边材区别明显,由边材逐渐转变为心材,边材狭,淡黄白色,心材淡黄褐色微红到暗褐色微黄。触及木材时有油脂感,在树皮剥落后的木材表面和弦切面尤为明显。木材纹理通直,材质轻软结构略粗,重量及硬度适中,加工及油漆容易,干燥状况良好,但干燥困难。耐腐较强,并耐白蚁蛀蚀。
木材的物理性质是干缩差异小,变形小,不易翘曲开裂,剪力大,韧性强,耐冲击,次于杉木,而优于水杉的一类材。适作建筑、枕木、电杆、桥梁、船舶、车辆、家具用材。
由于池杉树冠较窄,枝叶稀疏,蔽荫面积小,同时能耐水湿,抗风力也强,很适合在农田水网地区及水库周围易淹水的地段栽植。同时有保持水土作用,特别是抗风力很强,是较理想的防风林带营造的重要树种。
10 首席技术专家
张灿明: 研究员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电话: 13873128937 。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