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1-07 11:22 【字体:
    
  刺槐栽培技术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L.) 原产北美,现欧亚各国广泛引种栽培。 19 世纪末先在我国青岛引种,后渐扩大栽培,目前已遍及全国各地。尤以黄、淮流域最为常见,多植于平原、低山和丘陵。垂直分布,从渤海、黄海之滨到海拔 2 100m 的黄土高原,都广泛栽植。湖南省从平原丘陵到 1000m 以下的中低山都有栽培,生长良好。 
  刺槐生长迅速,木材坚韧,纹理细致,有弹性,耐水湿,抗腐朽,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刺槐有一定的抗旱、抗烟、耐盐碱能力,是华北、西北等地区优良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和四旁绿化树种。 
  1 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刺槐是蝶形花科刺槐属树种。又称洋槐,落叶乔木或灌木,高 10~ 15 m ,树冠椭圆状倒卵形。树皮灰褐色,纵裂;枝条具托叶刺;冬芽小,奇数羽状复叶,小叶 7~19 ,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 2~5cm ,叶端钝或微凹,有小尖头。花蝶形,白色,芳香,成腋生总状花序。荚果扁平,长 4~10cm ; 种子肾形,黑色。花期 5 月;果 10 ~ 11 月成熟。 
  刺槐选育出一些优良类型,如用于造林的优良类型有箭杆刺槐、细皮刺槐、瘤皮刺 槐等。 
  箭杆刺槐:树干通直圆满,高生长旺盛,具明显干中,侧枝细,分枝角度小 ( 30° ~40°) ,树冠窄,多为长椭圆形。树皮较厚,裂片较深。本类型适于密植,出材率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大。 
  细皮刺槐:树干通直圆满,枝条稀疏、粗壮,刺小。树皮极薄,开裂浅,裂纹细,有光滑感,淡灰色。本类型生长快,出材率高,适于密植。 
  瘤皮刺槐:树干通直圆满,干皮上有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小如指头,大如红枣。树冠长卵形,分枝稀疏,分枝角度 45°~6 0 ° 。在河漫滩细沙地和黄泛细沙地上生长较快。 
  2 选地 
  刺槐为强阳性树种,喜光不耐荫。刺槐对土壤适应性很强,在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甚至矿渣堆和紫色页岩风化石砾土上都能生长。对土壤的酸碱适应范围广,在中性土、酸性土、和含盐量在 0.3% 以下的盐碱土上能正常生长。但以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上生长最佳。 
  刺槐造林要根据刺槐的生物学特性和培育的林种选择造林地。一般营造用材林多选择中厚层的低山、丘陵和平原,营林期限一般在 15~30 年;速生用材林大都选择坡度 15° 以下的山坡中下部的厚层土地段,营林期较短,一般 10~15 年;过于干旱的粗沙地,地下水位高于 0. 5 m 的低洼积水地,干瘠的粘重土地都不宜选作刺槐造林地。 
  刺槐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表 
  编号 
  立地因子 
  适生条件 
  
  
  地貌 母岩母质 
  低山、丘陵、平原 
  砂岩、烁岩、石英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角砾岩、紫色砂岩、紫色页岩、 紫色砂页岩、河湖冲积物、钙质页岩 
  
  土壤类型 
  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 
  
  海拔高度 (m)
  1000 以下 
  
  坡度 
  平坡、缓坡 
  
  坡向 
  东、南、东南、西南、全坡向 
  
  坡位 
  中、下部 
  
  腐殖质层厚度 
  厚腐、中腐 
  
  土壤厚度 
  中土、厚土 
  10 
  立地类型 
  31 、 32 、 52 、 61 、 62 、 
  11 
  土壤质地 
  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12 
  土壤酸碱度 
  6 ~ 8 
  13 
  极端最低温度 
  3 整地 
  整地前将林地上杂草、灌木、枯枝、落叶清理集中,可以粉碎填埋,也可采用炼山方式,将造林地清理干净。整地最好在造林第一个季节进行。整地方式可采用穴垦、带垦等方式。低山、丘陵、平原可选用穴垦整地,穴规格为 50 cm × 50cm × 50cm 或 60 cm × 60 cm × 50cm 。缓坡地还可采用带垦,带宽 1.2 ~ 1.5m ,深度为 20 cm , 带面穴规格为 40 cm × 40 cm × 40cm , 梯田内切外垫呈反坡梯田状,以利水土保持。 
  整地时结合施基肥,可施有机杂肥 37500 ~ 75000kg /hm2 和 P 肥 400kg /hm2 。 
  4 栽植 
  刺槐在春、秋季造林皆可。 可采用带干栽植和截干栽植两种方法,带干栽植可在芽苞刚裂开露绿时,截干造林,以秋冬季造林的效果最好,成活率高,生长快,干形好。带干栽植 深度比苗木原根颈高 2~5 cm , 栽植过深,会降低成活率。放苗入栽植穴,根系要舒展,栽后踩实并立即浇水。截干栽植造林时,截干高度一般 3~5 cm 为宜,萌条少,生长旺盛。如遇干旱或土壤水分较少,在栽植后立即灌水。 
  造林密度可采用先密后稀计划密植方法,因刺槐顶芽萌发力弱,往往由第 2 或第 3 个侧芽萌发出旺枝,代替顶梢,因此造林密度过小常出现枝杈多,干形不通直圆满。初植密度适当加大,能促进树高生长,提早郁闭,培养优良干形。 
  具体造林密度要根据林种、立地条件和营林精细程度灵活掌握,一般用材林在中层土立地条件下,每 667 m2 栽植 333 株为宜;而在厚层土上,每 667 m2 可栽植 220 株。速生用材林可采用每 667 m 2 160 ~200 株。水土保持林、薪炭林每 667 m2 要栽植 330 株以上。待林分郁闭后,适时疏伐。 
  5 修枝、间伐 
  5.1 修枝 
  合理修枝可培育刺槐良好的干形,促进林木生长,在幼树时期,根据各地经验,整枝方法以 “ 打头控侧法 ” 效果较好。其方法:在冬季选择生长旺盛、直立、部位较高的 1 年生枝条,剪去原枝长的 1/3~1/2 ,剪口下要选留壮芽,对竞争枝、徒长枝、对生枝、轮生枝、下垂枝掌握压强留弱,去直留平,树冠上部重剪,下部轻剪长留的原则,分次中截,剪口下留小枝条,不能一次从基部疏剪掉,以免主梢风折或生长衰弱。待直立主干形树体形成,不再行打头。修枝强度可用冠干比来确定,树高 3 m 以下的,保持冠干比 3:1 ,树高 3~6m 的为 3:2 , 6m 以上的为 2:1 或 2:3 。 
  5.2 间伐 
  刺槐林郁闭后(一般在栽后 4~6 年),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出现大量被挤压的小径级木,甚至有枯死木,即需适时间伐抚育。生产上都采用下层抚育法,即选伐被挤、被压的,生长衰弱,有病虫害的小径级木和少量干形不良的大树,保留生长旺盛、树干通直圆满的林木。间伐抚育后一般经过 3~4 年再间伐一次。 
  6 施肥 
  幼林时期进行施肥对对促进行生长快速成林有重要作用。追肥从造林当年即可进行,一般在 6 ~ 7 月份施 2 次,每株每次追尿素、 P 肥各 0.05kg 。第 2~4 年,分别在 5 月中旬、 6 月中下旬、 7 月下旬每株施尿素、 P 肥各 0.2kg ,第 5 年以后视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情况继续进行追肥。 
  7 中耕除草 
  一般头三年每年进行中耕 2~3 次,早春萌芽时一次, 5 月进行一次松土除草, 8 月一次除草培土。第三年以后每年进行一次, 6 月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即可。 
  8 水分管理 
  刺槐抗旱能力强,对水分的要求不高,栽后的头 2~3 年,在生长季节,干旱高温注意灌溉,以保成活。以后视具体年份的降雨情况而定,刺槐在特别干旱之年,也会旱死,因此,此时应注意灌溉,一般年份可不需灌溉。 
  9 病虫害防治 
  9.1 病害防治 
  刺槐的病害主要有紫纹羽病,紫纹羽病其病源菌是通过土壤侵染刺槐根部,受害重的,叶形变小变黄,发芽迟弱,最后由于根部腐烂,树冠枯死或风倒。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降低林分郁闭度,增强林木的抗病能力,在 7 月至 8 月间,将发病的植株表土挖出,以露根为度,撒入石灰粉、草木灰或灌入石灰乳,小树每株用石灰 0.3 ~ 0.5kg ,大树每株用石灰 0.5 ~ 1.0kg ,然后用土覆盖。 
  9.2 虫害防治 
  刺槐虫害有危害种实和食叶害虫类。危害刺槐种子主要害主有豆荚螟、种子小蜂,这些害虫主要危害刺槐种子园、母树林,它们主要是以幼虫蛀食刺槐种子,被害严重时,将荚果吃空。危害刺槐枝叶害虫有小皱椿、刺槐掌舟蛾等。 
  ① 豆荚螟的防治在刺槐种子园及母树林附近少种大豆,以免加剧危害。在各代成虫产卵盛期,放养赤眼蜂灭卵。对被孵幼虫可喷 50% 敌敌畏及 90% 敌百虫 500~600 倍液。或幼虫堕地入土化蛹前,可用 5% 辛硫磷颗粒剂或 5% 地亚农颗粒剂,每亩 2. 5~3 kg 处理土壤。 
  ② 刺槐种子小蜂防治将刺槐树上的荚果采净,减少越冬虫源。成虫羽化盛期,在林内施放杀虫烟剂熏杀成虫。外调种子必须检疫,或用氯化苦、溴甲烷熏蒸处理。播种前用 80 ℃ :热水浸种 30 min ,再加凉水降温,浸泡催芽,亦可灭虫。 
  ③ 小皱椿虫以成虫及若虫群集 1~3 年生枝条和幼树基部的幼嫩部位吸食汁液致使树叶变黄,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可冬季翻地捕杀越冬成虫,早春成虫上树前,在地面活动时间较长,因未取食,抗药力差,可在树干基部和林内越冬场所喷撒 50% 倍硫磷乳剂 1000 倍液,药杀成虫。 
  ④ 刺槐掌舟蛾只危害刺槐,危害严重的植株,幼虫把叶片,叶柄和嫩梢全部食光,致使树势明显衰弱,影响生长。防治方法:在幼虫孵化盛期,用 90% 晶体敌百虫 1500 倍液喷雾防治;在 11 月以后和翌年 3 月以前集中在林内挖越冬蛹,也可消灭大量的害虫;在羽化盛期,晚上用灯光诱杀成虫,效果也很好。 
  10 采伐更新 
  刺槐达到所需材种的成熟龄后,即可进行采伐。在土肥水条件较好的速生丰产林中,主伐期可确定为 15 年,在一般管理的厚层土刺槐林中,主伐期可定在 20~30 年,以培养中径级材为目的。在立地条件较差、林木生长很快就衰退的刺槐林中,主伐期可定在 10~15 年,以培养中、小径级材和薪炭材为目的。在同龄林中宜采用块状小面积皆伐,在异龄林和混交林中宜采用择伐方式。 
  根据一些地方经验,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主伐后,把根蘖苗留养起来, 2~3 年后每 667 m2 定株 220~330 株,只要管理得好,能够培养出林相整齐,生长旺盛的林分。但是刺槐萌芽林的代数以 2~3 代为宜,多代萌芽林根株衰老易染根腐病和真菌为害,林木生长 衰退,要刨老根,重新造林。 
  11 技术咨询专家 
  田伟政,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树木栽培及果树栽培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及参入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完成《优良枣树品种引种及矮化密植优质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获 2009 年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E-mail: twz0718@sina.com ; 13875701926
  参考文献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主编,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校 [M].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1.
  [2] 祁承经,林亲众 . 湖南树木志 [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 7.
  [3] 缪勉之,张仲卿,方荫才,任荣荣 . 湖南主要经济树种 [M]. 湖南科学技术出社, 1982, 2.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 img src=""/>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

67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