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园林植物如何进行精细化养护
对城市园林植物进行养护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的作用与效果,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植物精细化养护也成为必然要求。园林植物精细化养护,“精”是精益求精,抓住绿地管养中的关键环节;“细”是不忽视细节,是绿地管养标准的具体量化;“化”是绿地管养的一种规范流程,能普遍推广。盐碱地植物的养护更需要精细化,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供读者参考。
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
1.人员制度管理
绿地管养实行养护项目管理制,配备项目负责人、巡察员、养护技术员、专业修剪工、植保工等人员。要制定《养护项目养护人员管理制度》,约定本项目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人员工作流程,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最大限度提高人员的积极性。
巡察员是落实制度的关键人员,其只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监督制度计划执行情况,反馈执行后的效果,有效提高养护精细化的开展。
2.养护标准规范制定
精细养护需要标准和规范来指导,同时通过养护实践来完善这些标准和规范。
制定《养护项目养管质量标准》,从绿地景观、病虫控制、园容卫生、设施管护、基础管理等方面明确标准,是精细养护的方向,也是实行精细养护的结果。
为更好地指导精细养护制定一系列规范规程。制定《养护项目养护管理技术规程》,包括乔灌木养护管理、露地花卉及水生植物养护管理、草坪养护管理、返碱地块养护管理、园林病虫害防控等内容。指出项目中不同园林植物的养管关键技术和新技术措施,为规范精细管养提供技术理论依据,同时由养护技术员将学习到或实践得到的新技术每年进行增加。
制定《养护项目养护管理月历》,从绿地养管、病虫防控、设施管护、园容管理等方面明确每月的管养内容,有效提高计划性,考虑到每年气候的差异性,有些具体的养护措施通过实践以气温变化作为时间节点进行开展,通过实践由养护技术员每年进行补充。
制定《养护项目病虫害防治月历》,从病虫种类、危害植物、病虫情调查、防治措施等方面根据往年经验总结每月的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办法,使病虫害的防治更有预见性。由于每年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治要因时制宜,根据每年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由养护技术员每年进行修定。
制定《养护项目修剪方案》,从养护项目园林植物修剪的标准、树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修剪的要点、工作顺序及时间表等方面明确项目园林植物修剪的标准、方法及步骤,使修剪有的放矢,减少失误。修剪因时因立地及树体状况不同修剪反应不同,养护技术员根据每年植物的修剪反应对修剪方案进行修定。
制定《养护项目草坪养护方案》,从浇排水、施肥、病虫害防治、除杂草、梳草及打孔、修剪、补植等方面详细说明草坪养护的具体技术操作措施。使草坪养护真正做到精细化,草坪的养护在绿地养护中是最难的,也是投入最大的。草坪的精细化养护也是绿地精细化养护的最好体现。
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植物精细化养护也成为必然要求。
精细化养护措施
1.土壤管理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是整个绿地系统的基础。在盐碱地上通常通过客土来改良土壤,由于容量有限,土壤的优劣直接关系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衡量客土是否合格最主要的两个因子为含盐量和酸碱度。
养护项目每年春季、秋季按50米×50米网格交点处提取土壤样本测定含盐量,在排除施肥等因素干扰情况下,若出现含盐量大于2.5‰,则加密取样划定返盐区域,通过使用淋溶剂大水洗盐增施有机肥的方式进行改良。
同时在生长季每月检查一次排检设施并保证其畅通,并从盲管排碱观察井提取水样进行含盐分析,同时观测地下水位变化。若水位高于排碱观察井排水管上段要及时进行强排。在排除施肥等因素干扰情况下,排碱观察井水样若出现含盐量大于2.5‰,则要进行全园大水洗盐。
对于土壤酸碱度监控只针对养护项目中玉兰、银杏、造型松等喜酸植物周围的土壤,生长季每两个月对每株喜酸植物冠下土壤进行检测,出现pH>7.5的用木醋液等酸性改良剂进行改良。
2.水分管理
园林植物的正常发育取决于植物体内水分代谢水平的平衡,影响植物生存质量的代谢障碍主要缘于土壤水分的矢量(过多或过少)。植物的一切活动都与水有着密切联系,水少没命,水多长病。作为盐碱地上的绿化,水分管理更为重要。养护项目要采用喷灌和漫灌相结合的方式,漫灌只在封冻、返青和出现返盐情况下进行,平时以喷灌为主。灌水时间为夏季在早上、傍晚,春秋初冬在中午。浇水根据气候变化、土壤墒情和植物生活习性等情况,适时适量浇水。浇水前一般采用取根系集中分布区的土壤检测土壤含水量,土壤手攥成团则不用浇水,反之则浇水。浇水浸润深度,乔木应不低于45厘米,灌木绿篱应不低于30厘米,草坪应不低于15厘米。汛期及时排涝,像银杏、玉兰等忌涝植物在12小时内排除积水,其他植物的积水在24小时内排除。
3.营养管理(施肥)
施肥根据植物品种习性、生长发育状况、规格大小、肥料性状、土壤质地及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合理向园林植物输送营养促进植物生长速度,枝叶茂盛,花繁果盛,健康生长,延长寿命。同时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养护项目营养管理是以健壮株根系集中区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作为基本标准,通过化验土壤来指导施肥。施肥种类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比例为6:4。有机肥在休眠季使用,无机肥在生长季使用。
早春秋末施氮肥为主,由于土壤碱性较大,施酸性肥料硫铵为主,草坪采用撒施,其他采用沟施。植物花期施磷肥为主,由于磷肥不易移动,采取根系集中区土壤钻孔施肥。在植物木质硬化期施用钾肥。施肥掌握多次少施的原则,同时施肥后结合灌水。
4.中耕除草管理
中耕可疏松表土切断表层与底层毛细管的联系减少水分蒸发起保墒作用,同时可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根系活性,提高土壤温度加速有机质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综合营养水平。除草可消除杂草对水、肥、气、热、光的竞争,减少病虫害。现在为追求绿地效果往往将草坪地被或绿篱种到乔灌木植物根茎处,无法进行中耕,使根系呼吸、吸水吸肥能力变弱,使植物体变弱。养护项目的做法是地径小于10厘米的,从根茎外展1米进行切边,1米范围内的植物起除并下挖3厘米至5厘米,地径小于10厘米的,从根茎外展1.3米,其他措施一样,同时用隔离板进行隔离。对于片植的灌木以冠缘线进行切边,线以内草坪地被起除。中耕每年进行3次至5次,中耕深度,树木5厘米至10厘米,小灌木、草本3厘米至5厘米,注意掌握靠近干基宜浅,远离干基宜深。
5.植物形态管理(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可调节树势,平衡树木生长以及树木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创造和保持合理的树冠结构,形成优美的树姿,恢复树木生机,协调树木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矛盾,使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对于多年放任生长的,进行的是补救性整形修剪。由于盐碱地客土体量较小,乔木生长较慢,灌木生长过快,形成了“大树不大,小树不小”的现象,乔木与灌木的层次性不明显,因此通过整形修剪形成合理的植物群体层次。
修剪时间一般在休眠季,通过“截、疏、伤、变、放”五种基本手法,采用“一知、二看、三剪、四查、五处理、六保护”的程序进行整形修剪。对绿篱的修剪应顶面和侧面兼顾,从篱体横断而看应为梯形,下夹角为80°至85°为宜。草坪生长季在遵循“减去量1/3原则”的情况下修剪,高度春秋季控制在10毫米至12毫米;夏季12毫米至15毫米。
修剪下的园林垃圾经破碎后,较小颗粒的经发酵成有机肥用于绿地施肥,较大颗粒的进行树盘覆盖,实现绿地的生态循环。
6.有害生物防控管理(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为方针。做到有效、安全、经济实用。绿地病虫害防治采用集中预防和平时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标准适时进行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防治每年进行两次,一次是休眠季全园喷洒波美3度至5度石硫合剂一遍,起到杀菌杀虫卵的作用。第二次是在麦收前3周,每周喷一遍光谱性杀菌剂,特别是灌木和草坪,避免病害在雨季大面积传播。
平时制定防治标准,害虫类:食叶害虫的有虫株率大于1%/百株;蛀杆、蛀枝害虫的有虫株率大于1%/百株;刺吸害虫的有虫株率大于5%/百株;地下害虫密度大于1头/平方米。病害类:叶部病害的病叶率大于5%/百片叶;枝干病害的病株率大于2%/百株;寄生性植物病害的受害株率大于1%/百株。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根据具体病虫害的不同特征选择专一性的药剂进行防治。
7.园林树木复壮管理
由于园林树木个体差异、立地条件以及养护原因,常常出现衰弱情况。绿地养护中通过目测和生长量相结合的方式定义衰弱树木,目测指标就是感官上比同种树木明显弱势,生长量指标为树木地径、枝的生长量等指标是健壮同种树木的60%以下。
对衰弱树木进行标记建档。树木变弱往往因为土壤通透性不好树木所需水、肥、气均不能从土壤中得到满足,从而使树木生长不良。复壮的方式是在树木树冠投影内均匀埋置植物营养存储装置3个至4个,可根据树木的不同特性向装置内浇水、施肥等,有效改善树木的根系环境,使树木复壮。
8.建设小型引种园
为提升养护项目的植物多样性,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可建设小型引种园。特别是花镜材料的引种,可建设大量的花镜,提升绿地的观赏性。
园林绿地的精细化养护需要大资金投入,更需要养护者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养护技术,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精细化绿地养护的模式,为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